刘孔喜 1952年生。1969年自北京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其间从事北大荒版画创作。1977年考取沈阳鲁迅美术学院,1982年继续考取该院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1994年,任日本国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油画学科客座研究员,研修油画古典技法和坦培拉绘画技法。刘孔喜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刘孔喜是一位具有多样艺术才能的艺术家。他曾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和任教,创作了许多功力深湛的版画作品。90年代初去日本深造,研究欧洲古典绘画技法,颇有心得。归国后,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从教学和创作两方面深化对古典油画以及“坦培垃”画法的研习。几年中,创作出一批具有特殊美感的作品,值得美术界同行欣赏。
刘孔喜的版画作品,以醇厚的乡土韵味和周密而带有装饰意味的黑白处理见长。《赫哲渔乡》(1981)、《太行山人》(1985)等作品,反映着作者对北国乡情的深厚感情,这与他曾经长期在黑龙江荒原上的劳动经历是不可分的。这种经历已经融入刘孔喜的性格气质之中,成为他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
除了坦培拉绘画之外,刘孔喜也从事油画创作。他的油画也是融合了坦培拉画法的。他常常先以坦培拉画法完成底层塑造,再用油彩罩染。这种多层画法曾经是许多绘画大师采用过的方法,其中包括技艺卓绝的鲁本斯、凡·代克和伦勃朗。他们都善于发挥不同结构的色层的相互映衬,使画面具有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和肌理效果。从《缠绵午后》、《坡上放牧》等作品,可以感受到刘孔喜对这种技法的成功借鉴,以及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态度,那是一种远离流行的浮躁,亲近平静的心性的精神状态。它既是潜心于古典绘画技法的前提,又是驾驶古典绘画技法的条件。刘孔喜曾说:“我喜欢面对画面,一面思考,一面幻想,一面营造绘画的意境”。这是一种令人欣羡的艺术境界,它会孕育出静穆深沉的绘画作品;这也是一种令人欣羡的生活方式,它会净化一个现代人的心灵,使一个人处于“心远地自偏”的人生境界。(水天中)
尺寸約94.5*63.5公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