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良太甫吳祥瑞造青花瓷器,到現在還是有爭論的。到底是日本當年在中國景德鎮訂燒的?還是日本一個叫五良大甫的人來中國學習燒造瓷器,他自己燒的?有很多種說法。個人認為若記載可信,永正八年(1511,明正德六年),五良大甫隨以東福寺的了庵桂悟為正使的遣明貿易船團入明,在景德鎮學習青花瓷器制法,到中國後還給自己取了個中國的名字——“吳祥瑞”,永正十年回國(在中國期間也就二~三年)。回國後在肥前有田伊萬裏附近燒制瓷器,成為日本著名的陶瓷藝術家,對日本的陶瓷工業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被日本人尊崇為“瓷聖”,但因日本未見優良瓷土,而提出圖樣向中國訂製日本風格瓷器輸入日本,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五良大甫去世後的明末崇禎時期,仍由其後代繼續向中國訂製輸入。所以五良太甫吳祥瑞造青花瓷器絕不是他自己燒的,而可能是他以及後代提出圖樣向中國所訂製的日本風格瓷器。
另外一個問題,崇禎年間在景德鎮民窯對日本外銷的瓷器中,署“五良大甫吳祥瑞造”款的青花瓷器,製作極其精良,相對於官窯精品竟然也毫不遜色。原因在於明末萬曆以來,國庫匱乏,景德鎮官窯凋敝,朝廷要求民窯採取官搭民燒,提供部分窯位燒官用瓷器上繳朝廷使用,當然最好的瓷土及窯位就不會無償保留給這些上繳瓷器,造成明末官窯瓷器品質低落,反而有錢賺的外銷瓷器能獲得較好瓷土及窯位,所以品質當然較好。
明末萬曆以來,國庫匱乏,景德鎮官窯凋敝,民窯在重稅壓迫下苦苦掙紮,瓷器製作水準大為退步。然而在朝廷搖搖欲墜的崇禎年間(1628~1644),在景德鎮民窯對日本外銷的瓷器中,卻出現了一路署“五良大甫吳祥瑞造”款的青花瓷器,製作極其精良,相對於官窯精品也毫不遜色,被日本稱作“祥瑞”或“祥瑞手”。當時日本從中國進口的青花瓷被分作“祥瑞”、“染付”、“吳須”三等,祥瑞是其中的上品,得到了極高的評價和地位。
可惜明末制瓷的這類奇跡般精品,因為產品全部銷往日本,國內不見遺留,更不見有詳細記載,長期以來不為人知。近年來景德鎮開始大量仿製祥瑞瓷,目的仍是為外銷日本。其中的一部分流落在市面上,愛陶家們喜其精巧的同時,對“五良大甫吳祥瑞造”的銘款往往莫辨其所出,筆者也是其中之一。因偶然的機會得以陸續關注了一些日本資料,特整理成文,聊充作最基礎的介紹。
祥瑞的胎質細白,器形規整,釉層亮麗,青花發色優美,圖案內容變化繁多,自古就倍受稱道。紋飾表現出強烈的日本式的審美特色。器物的口沿、近底部常圍以七寶系、石疊紋、幾何紋等裝飾紋樣;主體部分的圖案常為花鳥、山水人物、詩文等,經常使用小的菱花形或圓形開光(丸紋),畫有圖案的丸紋往往連續成花邊;多用各種織錦紋樣為圖案的地,而且一件器物上常飾多種不同織錦紋。青花的塗色也有深淺,利於圖案層次的表現。碗類的口內側還常常有纓絡和各種圖案裝飾(有的畫在丸紋內);有的器形口邊和身體部的折棱有的上醬色釉(分別稱為“口紅”和“胴紐”)。祥瑞的紋飾繁密,然而描畫細緻,層次分明,不僅不雜亂,反而形成了一種整齊的自我特色,形成所謂“祥瑞紋樣”或“祥瑞風格”(祥瑞的成就給後世日本瓷器以巨大影響,日本瓷器中經常出現祥瑞風格的器物)。器底或蓋內一般有“五良大甫 吳祥瑞造”青花縱書兩行款。
少部分祥瑞瓷屬於青花五彩,在青花的主體圖案基礎上加以彩繪(主要是紅、綠彩),被稱作“色繪祥瑞”或“赤繪祥瑞”(注一)。
主要器形是茶碗(遝形、筒形、州濱等)、茶入(放末茶的茶葉小罐)、香爐、香合(放茶道用薰香的小盒)、水指(茶道中貯放清水的罐子)、蓋置(用以擱置茶釜蓋、水勺等的器物)、火入(抽煙用的放置炭火的小器皿)、巾筒(放茶巾的筒)、香煎入等茶具,此外還有一些茶道用的食器(“懷石道具”)。這應該是日本茶道界訂貨的緣故。有很多造型是中國陶瓷所未見。
●關於祥瑞瓷的製造背景
目前結論性的說法認為,祥瑞瓷是明末崇禎時(日本寬永年間)由日本訂貨,中國景德鎮製造,其優質的原料,精細的作風,以及日本式的意境,出於日本的訂貨要求。成品全部輸往日本。據豫樂院的《槐記》載,一般認為日本方面的訂戶是以著名的茶人小堀遠州為中心的一些茶人。祥瑞的風格體現了小堀遠州綺麗又寂靜的茶道審美意識。
過去的茶人把“五良大甫”解釋作“五郎大夫”或“五郎太夫”,在日語中的讀音同為ごろうだゆう。這些異稱習見于各種日文資料。在瓷器銘款上則一般都作“五良大甫”。例外的是曾在一仿品祥瑞丸紋瓷筒的蓋內見款作“吾良大甫吳祥瑞造”,恐系仿製之誤,姑且存疑。
●關於“五良大甫 吳祥瑞造”的猜測
從極端精美的製作上來看,祥瑞絕不是江戶中後期以前日本的技術力量所能完成的;然而其造型、紋飾中所表現出來的卻是地道的日本式意境。由於缺少當時的第一手記載,對於祥瑞的這種難以理解的結合,後世產生了錯綜複雜的評說,爭論的焦點就集中在對“五良大甫吳祥瑞造”銘款的解釋:
(一)地名說
存在這種說法,認為“吳”和“祥瑞”都是地名。但是如此格式的銘款怎麼看都像是人名,因此地名說的解釋基本上被放棄了。
(二)人名說
絕大多數的解釋都傾向人名說,歸納其分歧在於:
(1)年代:五良大甫吳祥瑞的生活時代,有室町末期、桃山時代、江戶初期諸說。
(2)國籍:五良大甫吳祥瑞的國籍,有日本人說和中國人說。此外還有一種折衷說,認為“五良大甫”和“吳祥瑞”是兩個人,“五良大甫”是日本人,“吳祥瑞”是中國人。
(3)身份:五良大甫吳祥瑞的職業,有陶工、唐物(中國貨)商人等許多猜測;還有人認為他根本就不存在,是小堀遠州虛構出來的人物。
以上的三點中,年代的差距不是很大,室町末期、桃山時代、江戶初期在時間上緊挨著,至少應該不會越出此時間範圍外;身份雖然有各種說法,仍以陶工說為主流;分歧最大的就是國籍。
綜上可見,關於“五良大甫吳祥瑞”,由於缺乏記載,還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問題,至今還不可能有定論。
引自---清見御所---雅栽祥瑞---金藝
五良大甫吳祥瑞造瓷器。祥瑞瓷器的胎質細白,器形規整,釉層亮麗,青花發色優美,圖案內容變化繁多,自古就倍受稱道。紋飾表現出強烈的日本式的審美特色。器物的口沿、近底部常圍以七寶系、石疊紋、幾何紋等裝飾紋樣;主體部分的圖案常為花鳥、山水人物、詩文等。其題款有“五良大甫吳祥瑞造”的銘款,國人往往莫名。
明末萬曆以來,國庫匱乏,景德瓷器製作水準大為退步。然而在朝廷搖搖欲墜的崇禎年間(1628~1644),在景德鎮民窯對日本外銷的瓷器中,卻出現了一路署“五良大甫吳祥瑞造”款的青花瓷器,製作極其精良,相對於官窯精品也毫不遜色,被日本稱作“祥瑞”或“祥瑞手”。當時日本從中國進口的青花瓷被分作“祥瑞”、“染付”、“吳須”三等,祥瑞是其中的上品,得到了極高的評價和地位。
可惜明末製瓷的這類奇蹟般精品,因為產品全部銷往日本,國內不見遺留,更不見有詳細記載,長期以來不為人知。近年來景德鎮開始大量仿製祥瑞瓷,目的仍是為外銷日本。其中的一部分流落在市面上,深得陶瓷收藏家們喜愛。
明正德六年(1511年),日本陶藝家伊藤工郎大夫(伊藤五良大輔)隨日本使節來我國江西景德鎮學習製瓷技術,改名為吳祥瑞,兩年後回國,稱“伊藤五郎大夫祥瑞”,以示對中國的懷念,他在日本肥前的伊萬里開窯,稱伊萬里窯,是日本陶瓷發展史上的重要瓷窯之一。憑藉該窯傳播青花瓷器的製作技術,日本稱青花瓷器為染付,為其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作品上一股刻劃或書寫“吳祥瑞”或“三郎大夫祥瑞”款識,稱為祥瑞派。
引自---璟玉軒-東方陶瓷
尺寸約直徑15.3高5.3公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