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 Thang-ka )又名 孤唐 ( Sku-thang )興起於西元八世紀,是藏傳佛教獨特擁有的一種藝術形式。[ 唐 ]在藏文的意思是[ 平坦、平原、清楚 ]的意思,而[ 孤 ]是[ 身體 ]的意思,引申為[ 佛神像 ]有尊敬之意思。簡言之,唐卡是一種平面藝術,內容以藏人所尊敬的 佛教諸尊 為主要題材,無論 構圖 、 色彩 、 線條,皆流露出清新明亮的工筆藝術風格 。一幅完整的 唐卡 形式上類似漢地的 掛畫軸,有畫心裝襯即天地杆,可懸掛 / 可收捲,不過它並不等同於繪畫,而是橫跨[ 繪畫 ]與[ 工藝 ]兩類範畴,主要有 筆繪 / 版印 / 緙絲 / 刺繡 / 織錦 / 貼花 六種樣式,一概皆稱之為 唐卡 ,因此之故唯有直接取其音譯,方能概括 唐卡 獨一無二的特色。
西藏佛教藝術作品同時具備了 顯宗 與 密宗 的宗教義理,這些抽象的義理,可以透過經由藝術加以具象的表達方式,自然直接地表達給修行的虔誠佛教徒.當然也包括深奧 密咒 / 儀軌 的佛教藝術作品。
西藏寺廟的雕像由於攜帶不易但卻可持久保存,而 唐卡 可容易隨身攜帶但反覆使用而受損,各有其優缺點。由於 唐卡 具備了傳達佛理的方便性,在西藏無論 佛寺 / 農舍 或是 帳棚 / 民舍 都可發現其足跡,相較於極難保存之 砂畫壇城 及不易搬動之 石銅佛像 或是 完全固定之壁畫 , 唐卡 這種方便攜帶與收藏之優點,相當的有利於佛教教義的推廣,藉由 唐卡 憎侶與在家修行者在繪有個人信奉之 本尊 與 護法神 前,依循其 密咒儀軌 進行觀想拜佛之用。然而就廣大的佛教徒而言繪有 諸佛 及菩薩 題材之 唐卡 可供憎侶於寺廟前 / 不定場合前說法.讓大眾認識 諸佛 ,進而宣揚教理傳達佛法,因此 唐卡 在藏傳佛教之推廣與宣揚上是非常的重要之傳法媒介。由於自有唐卡至今時來已久因其之保存的不易,留存至今實為難能可貴其珍貴與其之價值可想而知,在世界各國博物館中均有收藏。
尺寸約62.5*92公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