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1693~1765),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為人疏宕灑脫早年家貧,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


 後因幫助縣民勝訟及辦理賑濟有惠政,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罷官前後,均居揚州賣畫。他擅長體參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風格獨特,被評論家稱贊為「古秀獨絕」。


 能詩文,詩近香山、放翁,他的《悍吏》、《私刑惡》、》孤兒行》、《逃荒行》等作品,描寫民間疾苦頗為深切。所寫《家書》和《道情》,自然坦率,為世所稱。繪畫方面,為揚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橋全集》。



















































鄭板橋會做詩,會寫字,又會畫畫,方圓幾十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都稱他是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子、蘭花、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既有精神,又有寓意,再用他那忽大忽小,亦隸亦草、亂石鋪街的字題上幾句詩,蓋上一力鮮紅的圖章,真叫人越看越愛,贊不絕口。
 鄭板橋是興化水鄉人,先年居住揚州,同他的八怪」朋友終日在一起做詩作賦,寫字論畫,平時的生活,就靠寫字畫畫賣錢。因為他字好詩好畫好,買的人就多,日子也過得不錯,算個小康之家了。
 一天,他聽說鎮江江心裏有座焦山,山上風景優美,又栽了許多竹子。鄭板橋心想:住在揚州,人來人往的太多,不能安安靜靜讀點書,焦山上幽靜,正是作畫讀書的好地方。再說,焦山上竹子又多,我平生最愛畫竹,不加就到焦山上住下來。
 不久,他就過江到了焦山上。他繞看山轉了一圈,最後看中了後山的別峰庵,於是,他就跟庵裏的方丈商量借住下來。
 這個別蜂庵,建在後山頂上,只有幾間年久失修、漏風漏雨的破屋,又沒有一條好路上去,爬高爬低很吃力,庵裏只有一個老和尚,他既是方丈,又兼打雜,忙裏忙外不得閑。山上又沒有一囗井,雖然焦山四周是滔滔大江,水多的是,可是要一桶一桶從江邊挑上來,真是夠辛苦的了。
 鄭板橋住到別峰庵,先幫助老和尚挑了滿滿一缸水,又把房屋打掃乾淨,糊好窗子,擺下文房四寶,左看右看,倒也覺得幽靜、雅緻,於是,他就提起筆來寫下一寸對聯貼在門外: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老和尚看到這個白面書生,不擺架子,說話和氣,又很勤勞,心裏很高興,對他也就更加盡心招待。
 住定下來,鄭板橋每天在庵前庵後看看江景,逛逛竹林,賽如神仙過的日子。他看呀!逛呀!一有體會,便跑到書房裏,攤開紙,畫起一幅幅的竹石。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再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別具一格的書法,好看極了。鄭板橋把一些得意的畫掛在牆上,自已欣賞欣賞,琢磨琢磨。
 庵裏的這位老和尚,也識得字畫,看到鄭板橋的畫畫得如此之好,連聲誇贊:畫得好!畫得好!」
 鄭板橋聽到老和尚誇贊,總是非常謙遜地說:大師父望勿見笑,多多賜教!」
 鄭板橋會畫畫的消息很快被山下各家小庵的當家和尚知道了,一個個親自來看,沒有哪個不翹起大拇指稱好的,於是乎,個個向他索畫。
 有的人一時索不到畫,就左說右說,先借一幅回去掛掛。這些和尚把鄭板橋的畫索回去,被那些來遊山玩水借住庵房的大官富商看見了,個個眼饞得很,就向和尚要了去,和尚向鄭板橋要畫分文不花,可大官富商向和尚要畫,和尚就借此多化些緣了,大官富商反正有錢,只要畫好,多花三兩五兩,十兩八兩銀子也不在乎。
 後來,這些有錢有勢的達官貴人.巨商大賈知道作畫的人原來就住在別峰庵裏,就自己買了紙,叫小庵的當家和尚引他們上別峰庵請鄭板橋畫畫,還要題款,寫上他們的字號。
 鄭板橋因為這些人是和尚引見的,也不好意思拒絕,就畫上幾張,隨便打發了一些。大官也好,富商也好,總是笑嘻嘻空口道聲謝,舌頭打個滾,白白拿去了字畫。
 鄭板橋寫字畫畫,貼了工夫,筆墨不談,人家別峰庵的老和尚還要貼茶貼水,好處沒得,添了不少麻煩,鄭板橋實在過意不去。誰知道這些大官富商貪得無厭,胃口越來越大,先是要畫一幅小條山水,或老一幅扇面,隨後又要他晝大幅中堂。一丈紙,三斗墨,把個鄭板橋畫得喘不過氣來。
 畫了一個時侯,鄭板橋實在應接不暇,非常苦惱。心想我可不能這樣有求必應啊!以後不管什麼人來要畫,一概不理,回他個乾乾淨淨。回了三個五個,別人就不好意思再來纏住索畫了。可是又一想:這也不是個好辦法。
 你鄭板橋要麼回揚州,不回揚州住在這別峰庵就不要想清閑,你不畫,他們會纏你,弄得你六神不安。我看這庵裏的老和尚這麼清苦,待我又加此之好,我何不趁此幫幫他哩!
 想好主意,鄭板橋就將自己的想法同老和尚加此這般地商量了一下,老和尚當然求之不得,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又有人挾著紙上山來了,以往庵門總是大敞四開的,可這回庵門卻緊緊關著。來人定神一看,原來門上貼了一張大紙,上面寫了幾行字:
  畫竹多於買竹錢,
  紙高六尺價三千:
  任渠話舊論交接,
  只當秋風過耳邊。
 來人讀了這幾行字,才曉得鄭板橋寫字、畫畫要錢了。有些吝薔鬼捨不得花錢,只好瞪看眼睛掃興而歸;捨得花錢的,就同老和尚接頭,一手交錢,一手交畫。賣畫的收入,鄭板橋分文不要,都贈給老和尚了。
 從此以後,要畫的人就少多了,鄭板橋也就清閑多了,能騰出工夫讀書練字畫了。老和尚得了不少錢,別峰庵也就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像個樣子了。

(摘自 藝林書畫趣譚)





100cmx55cm (紙本鏡心未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