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離世,留下了許多傳奇。


  吳冠中的傳奇之一,是10多年前的“打假案”。1993年,“上海朵雲軒”和“香港永成古玩拍賣有限公司”聯合在香港拍賣中國畫《毛澤東肖像》,畫面有“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毛澤東”字樣,落款為吳冠中。吳冠中于拍賣前認定該畫係偽作,並委託“文化部市場管理局”和“中國文化藝術總公司”要求主辦方將其撤下,但拍賣依然進行。為此,吳冠中于第二年向法院起訴。又兩年後,該案以吳冠中勝訴了結,這樁國內首例動用法律解決的假畫侵權案,轟動一時。


  吳冠中打假何以引起轟動?


  因為作品真偽歷來是收藏的要點,在收藏市場趨熱後,更成為藏界最為關切的大事。王立軍是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古玩商會鑒定委員會主任,他曾隨《尋寶》欄目組走進全國五六十個城市。令他震驚的是,收藏愛好者們捧去的數十萬件“寶貝”,有90%以上是贗品。更令他震驚的是,部分贗品竟有“鑒定機構”或“專家”出具的鑒定證書。本來,藏品鑒定已經高深莫測,而鑒定市場的混亂,更使真偽問題變得撲朔迷離。





  假貨在收藏市場氾濫,卻很少有人出來打假。除因為藏品本身難辨真假外,還有一些鑒定者做“老好人”、“收受賄賂”不想辨明真假的因素。但吳冠中不然,他不僅有能力鑒定自己作品的真偽,更願意向贗品“開戰”。


  其實,吳冠中1993年去拍賣行打假之前,還做過一次“自我打劣”。1991年9月,他整理家中的自藏畫作,將200余幅不滿意者全部焚燬,圍觀的鄰居們惋惜地稱之為“燒豪華房子”行為。他對自己不滿意的“劣畫”尚且痛恨至此,如何能容忍冒他名的贗品欺世呢?


  儘管吳冠中在拍賣之前,已經直言該拍品係偽作,拍賣卻如期舉行。讓人稱奇的是,該畫仍然有買家競標,最終以52.8萬港元成交,高出估價兩倍多,創該場拍賣最高價。那場官司吳冠中打得非常辛苦,他自稱“黃金萬兩付官司”。而他的勝訴,也並非全勝。法庭判決:兩被告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上載文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兩被告共同賠償原告損失人民幣7.3萬元。但因為被告拒不執行,後來只得由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人民日報》及《光明日報》上登載公告,宣佈案件的經過和結果。


  書畫市場的打假,難道真的無路可尋?


  10年之後,吳冠中又用一項傳奇給出了答案。2005年,湖南美術出版社著手編撰9卷本的大型圖書《吳冠中全集》。通常,將某人一生的全部作品整理出版,才能稱為全集。為健在畫家出版全集,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在國內的首創。急於為在世的吳冠中出版全集,除了因為他是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外,還因為他的作品市場火爆引發偽作頻出。在《全集》的編撰過程中就發現,海內外的應徵作品裏既有許多上乘之作,也有不少贗品,有的幾乎可以亂真。由於入編者均由吳冠中本人親自甄別,《吳冠中全集》為購藏者辨明真偽提供了最全面、最權威的資料保障。吳冠中以獨特的方式,展開了一場迂迴的“打假戰”。


  經過兩年多的辛勞,《吳冠中全集》于2007年面世,它的市場效果算得上立竿見影。


  吳冠中親自鑒定的《全集》的出版,使曾經猖獗的偽作無法再到拍場招搖,上拍量和成交量出現降低的趨勢。同時,因為有《全集》作依據,大大提高了持有真品的藏家和進場買家的信心,均價和總成交額大幅提升。吳冠中事事敢為天下先,他生前完成的《全集》幫他完成了“決不讓謬種流傳”的夙願。在他去世之後,《吳冠中全集》將會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吳冠中示範了一條可行的打假之路。在他之後,誰有魄力繼續打假且有能力打得同樣精準有效呢?希望奇跡繼續出現。


來源:中國文化報 (劉曉丹)



尺寸直徑約28.1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