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繡起源於湖南省長沙民間刺繡,屬中國四大民間刺繡之一,為以長沙市為中心的手工藝產品刺繡的總稱。根據考古發掘,湘繡在長沙最遲不晚於漢代,已有2000多年歷史。

湘繡材料由布料和綉線結合而成。布料多以純絲純色的硬緞、軟緞或透明紗,綉線為純絲絲線和絲絨線。

傳統湘繡多以國畫為題材,現代湘繡取材較廣,如人物或肖像畫,因此成品與多稱沿用取自題材的稱謂,如屏風、掛屏、鳥獸圖、駿馬圖、山水畫,根據用途分,有裝飾品和日用品,如床上用品,服飾等等。湘繡色彩艷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圖案以畫稿為藍本,形象生動、逼真,質感強烈。手法上通過針法與絲絨線交錯使用,來表現物象的真實性和立體感;針法有70多種,一個綉品都是通過不少於七八種以上針法配以粗細、濃淡的各色的絲絨線綉制而成,如旋紋針、迴旋針、花游針、齊毛針和摻針等針法,湘繡的如人物和肖像畫、鳥獸的神態惟妙惟肖。解放後,湘繡名老藝人余振輝(1913-1984)發明和完善了毛針法,使湘繡表現的獅、虎栩栩如生,成為中國四大名繡中獨有的著名針法。
雙面綉,即在一幅布的兩面綉出兩個完全不同的圖案,畫面典雅,無任何針線痕迹,為湘繡極品。

歷史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40件刺繡衣物和一幅鋪絨綉錦,這些綉品圖案多達10餘種,綉線有18種色相。長沙馬王堆刺繡的出土,標誌刺繡在湖南長沙至少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

據清同治《長沙縣誌》載:「省會之區』,婦女工刺繡者多,事紡織者少,大家巨族或以錦鈿相尚。」沙坪(原長沙縣轄,現劃歸市區)和霞凝(原長沙縣轄,1977年成立望城縣,屬望城縣轄,現劃歸市區)一帶,是湘繡生產的傳統基地,多數農家婦女均以刺繡為業。
湘繡一直是湖南的傳統出口產品,到1980年代末,綉工遍及湘繡產區。長沙市有有湘繡研究所,長沙市和長沙、望城兩縣從1950年代初相繼設立國有的湘繡生產廠。綉工除了比較集中的生產廠外,大部分分散在農村地區。在產區有相當多的農家女子精於湘繡,也是重要謀生手段和收入來源。
1990年代以後,湘繡款式和產品由有實力的公司企業設計開發,設計開發和銷售由企業公司組織,除了要求較高的精品必須集中生產以外,大部分綉成品都是分發到各家各戶的綉工綉制出來的。


尺寸內畫約35.5*95.5公分.

軸外緣最寬處約56.7*163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myang 的頭像
    samyang

    壺裡壺圖之福緣戀語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