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載之,號逸仙,譜名德明,幼名帝象,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其後此稱謂便逐漸演化成具體的尊稱孫中山先生,或直呼為孫中山。

尺寸約49.2*27.5公分

 1940年(民國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孫文用過不少名字,多是為了宣揚革命或擺脫通緝而取的,部分則在於表達人生期望。除了下列實際使用的名字外,孫文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在中華民國於1912年成立以後,孫氏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孫文」署名。在西方,孫氏以其號「逸仙」或全稱「孫逸仙」(即英文「Sun Yat-sen」)而聞名於世。

「共和」二字,是孫先生追求新中國成立的一個「理想」,想要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謀求「五族共和」,念茲在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