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是民国时期重要画家,其人其事近年来已经广为人知,但是翻开相关的美术资料,我发现有关她生平的记载有很多的错误,甚至在一些很有权威的书上也存在互相矛盾的现象,其中《上海美术志》在编撰的时候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关于)潘玉良的出生年有四种之多,兹据其孙女婿所撰年表作1895年(墓碑所记1899年)”。针对这种杂乱而不统一的生平记载,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我对她的生平中一些有疑点的地方作了一些考证。


一、关于潘玉良出生日期的考证:


关于潘玉良出生日期的不同记载:


“潘玉良,女,1902年生于扬州,祖籍江苏镇江。”(《上海美术史》李超著);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安徽相城人。(作者笔误,应为“桐城”)1899年出生于一个手工业家庭。“(《西画五十年》朱伯雄、陈瑞林编著);


“潘玉良诞生于1894322日。”(《潘玉良遗作遗物返还案始末》潘忠丘著);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生于1895614日 ,江苏扬州人。”(《上海美术志》)。


以上资料上关于潘玉良出生日期的四种记载各不相同,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确切呢?根据潘氏孙女婿徐永昇老人提供的潘玉良的丈夫潘赞化于1956年潘玉良生日之际写的一首诗《榴月二十二日为玉君设悦》:“七二年华长一旬,?维相约脱凡身。欲知出世何年月,榴火花开二二辰。”来看,最后一种说法最为准确。据潘家后人处得知,1956年潘赞化作此诗的时候正好七十二岁,因此“七二年华长一旬”,按照中国人年龄的计算方式,应该虚掉一岁,也就是说1956年潘赞化应是七十一周岁,因此可以得出潘赞化生于1885年的结论,又从诗中“长一旬”来看,潘赞化应该比潘玉良年长十岁,由此我们可以推出潘玉良应该生于1895年无疑。榴月当指阴历5月,也就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据诗中后两句“欲知出世何年月,榴火花开二二辰”来看,潘玉良的出生日期应该是《上海美术志》的记载:1895年 农历522日 也就是公历614日。另外还有一首潘赞化写于1956年的全家属肖诗也可以证明这个结论的可信度:“三羊开泰喜相逢,二酉申蛇丑亥通。万物静观皆自得,四十佳景与人同。”从潘赞化孙女婿处得知:“三羊开泰”中的“三羊”指的是潘赞化之妻潘玉良,其儿媳彭得秀,其孙女潘忠玉。根据传统的纪年方法,1895年已未年正好是十二生肖中的羊年。知妻莫如夫,潘玉良的丈夫潘赞化在书信中透露了信息应该具有最大的真实性,所以我们可以确认潘玉良的出生年月是1895年 农历522日 即公历614日 。




二、关于潘玉良姓名的来历:


历史上相关的记载: 


“潘玉良,1902年生,原姓张,是民国时期的画家、雕塑家。”(《上海美术史》);


“潘玉良,原名张玉良,安徽相城人(作者笔误应为“安徽桐城”)原籍江苏扬州。”(《西画五十年》);


“潘玉良,女,现代画家,雕塑家,原名陈秀清,江苏镇江人,生于扬州。幼丧父母,家贫入青楼,改姓张,后为安徽潘赞化妾,随夫居沪,从夫姓。”(《上海美术志》);


“张玉良应为潘玉良,这姓是她在投考上海美专时我建议她改的。从那以后,她一直用这个名字。”(刘海粟)


作家石楠曾著书《张玉良传》(后改为《潘玉良传》),可能就依据刘海粟的说法,但是潘氏后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潘玉良从来没有用过“张玉良”这个名字。根据潘氏孙女潘晓忠老人的回忆,小时侯常听老辈人称呼潘玉良为“秀清”,潘赞化在给潘玉良的信中也常称呼“秀妹”,那潘玉良的原名很有可能是陈秀清,由于潘玉良父母早亡,跟随舅父长大,陈姓有可能是母姓,后被卖入青楼,“改姓张”。“张”可能是她的父姓,“潘玉良”是潘赞化1913年与之成婚后给她取的名字,以美玉喻之人格高洁纯良。潘玉良婚后也曾用过“潘张玉良”这个名字,但这只是在夫姓后面加上了父姓,并不代表她结婚前名字叫张玉良,所以称她为张玉良是不成立的。


三、关于潘玉良入上海图画美术院(192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学校)的日期


历史上关于潘玉良入上海图画美术院日期的相关记载:


“潘玉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画家,雕塑家,1918年她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学西画,1921年留学法国。”(《民国艺术》)


1917年,潘玉良在沪开始师从洪野学画,1918年,民国七年,潘玉良考取上海图画美术院,师从王济远,朱屺瞻学画。”(《上海美术史》)


“在祖父的资助下,潘玉良1919年考入艺术大师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潘玉良遗作遗物返还案始末》);


“潘玉良,……1920年初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21年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法国。”(《上海美术志》)


根据以上不同记载,潘玉良入上海图画美术院的时间尚无定论,让我们来看一些资料:


《中国西画五十年》记载“1911年冬,以刘海粟为首,联合乌始光,汪亚尘,丁创办该校(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1916年夏,张聿光与刘海粟不和,辞职他去。校长仍改由创办人刘海粟继任。同年,又修改学则,改西洋画科为三年毕业。”


按照以上记载,如果潘玉良确实是1921年毕业,而西洋画科为三年毕业的话,那么她的入学时间在理论上应是1918年。可是又据《中国西画五十年》:“1920年,又修改学则,更名‘上海美术学校’,定办六科。此时期主要人事为吕澄为教务主任,王济远为西洋画科主任。自这一年起,开始招收女生,开创了男女同学的先例。”刘海粟也在1983年接受《文汇报》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张玉良终于进入了上海美专读书,成为旧中国第一批男女同班的女学生。”从以上文字来看,潘玉良于1918年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又是不成立的,因为那时还没有男女同校的先例。就在问题没有答案的时候,我又看到了原上海美专教务主任与刘海粟共事多年的谢海燕1983年发表于《艺苑》的这样一段文字“……(上海图画美术院)乃与1919年秋正式招收女生,女画家潘玉良﹑刘苇﹑ 荣 君立就是第一班女生…‥她们和油画家倪贻德﹑乌叔养同班……”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又找到了倪贻德的资料,在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倪贻德画集》上记载:“倪贻德,19227月毕业于上海美专并留校任教。”如果按照“1916年,改西洋画科为三年毕业”来计算的话,那么倪贻德的确应该是1919年入上海美专的。另外潘玉良在1958227日 写给孙女潘晓忠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自小入学,谅将来必有成就,不象我二十五岁才有机会学一点艺术。”如果我们把她的出生日期假定为我们前面推断的1895年,那么她这里所说的“二十五岁”也正值1919年。可是如果当时的学则为“三年”,那1919年入学的潘玉良应该1922年和她的同学倪贻德同时毕业的,为什么她又于1921年去的法国呢?1983年的《文汇报》有着这样一段文字:“有几个人出于嫉妒,打听到张玉良的出身,便故意散布污言秽语。有一个 富家 小姐竟为此退了学,为了使张玉良摆脱这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所包围的恶劣环境,当然,也为了让她艺术上有更大的长进,刘海粟劝她去法国留学,在她成名之后,又毅然聘请她回美专担任绘画研究所系主 任和 教授。”我们姑且不论这段文字有许多细节上有失准确,但是从中可以得出一点信息,在当时还有相当封建残余的旧中国,连美专雇佣人体模特都闹的沸沸扬扬,一波三折,那么潘玉良所承受的压力也可想而知,所以笔者猜想潘玉良有可能在没有完成上海美术学校的学业的情况下去的法国。当然,这种假设是否真实还需要有更丰富更确凿的材料来证实它。


就在论文即将截稿的时候,我又看到一段文字,证实了我的推测。传记文学《画魂》上说,刘海粟不畏封建势力,亲自在1919年上海图画美术院的新生录取名单上加上“潘玉良”三个字,而潘氏后人在接受我的访问时对这种说法表示质疑,原因是他们在整理潘玉良与潘赞化的200多封家信时只有一句话提到刘海粟,那就是潘赞化在五十年代写给潘玉良的一封信中说:“刘海粟倒霉了,徐悲鸿红的发紫。”众所周知,徐刘之争在新中国的美术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刘海粟真是潘玉良的恩师,对潘玉良有知遇之恩,潘赞化在给潘玉良的信中不可能叙述得这样平淡,这说明潘玉良和刘海粟可能并没有密切的个人关系。带着种种疑惑,我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所著《沧海》一书中找到了答案:“真实的情况是刘海粟根本不认识潘玉良,是去杭州旅游写生的时候,晚上演出,潘玉良唱了一段京戏,感动了大家,也暴露了自己真实的身份,此后很多学生闹着要退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挽留学生,稳住大局,刘海粟亲自签署布告,开除了潘玉良。……刘海粟自己当年编撰的《上海美专学生录》里面根本没有潘玉良的名字……”4真相终于揭开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潘玉良确实是1919年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学习的,并且她在没有毕业的情况下就开始踏上了去法国留学的征程。


尺寸約91.6*61.8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