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冑 (1925~1997)當代著名畫家。原姓梁,名淦堂,字映齋,河北蠡縣人,他因少年時得過一面體育比賽的錦旗,上面寫著「炎黃之冑」,在弄清楚字義後,便取其中「黃冑」二字為筆名,後來一直延用了下來,有時也署「梁黃冑」。


 早年師從趙望雲,初涉山水、版畫人物。歷任西北軍戰士讀物出版社編輯,西北師范學院美術系講師,解放軍總政治部創作員,輕工部專業畫家,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炎黃藝術館館長。黃冑的人物畫有獨到的造型,以大寫意的水墨筆法表現人物,栩栩如生。對於中國畫的探索,走著一條獨特的道路。其扎實、勤奮的速寫功力令其人物、走獸繪畫極富生氣,淺描高度提煉。畫驢馳名中外,堪稱一絕。


尺寸約28.2*52.3公分


 黃胄擅畫人物、動物,尤以新疆人物和驢著稱于世。拍賣數據庫雅昌網的數據顯示,2006年6月,國內十大拍賣行黃胄作品的成交均價為7.5萬元/平方尺。


    涉及題材多

    2006年春拍會上,共有8幅黃胄的畫作上拍,題材涉及黃胄最擅長的驢(41號《四驢圖》、348號《三驢圖》、349號《五驢圖》)、人物(79號《新疆少女牧驢圖》、262號《養雞圖》、529號《塔吉克民間舞》),以及花鳥畫(112號《雀噪》、509號《花鳥》)。其中,79號拍品《新疆少女牧驢圖》和529號《塔吉克民間舞》,分別著錄于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黃胄作品集·附卷收藏卷·上》第39頁、第17頁。

    黃胄先生畫驢,就如同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一樣名聲在外。我省鑒定界一位資深專家稱,黃胄先生筆下之驢不求形似,但神韻十足,墨感、層次都很到位,筋肉的結實,鬃毛的蓬松,毛皮的堅韌,甚至連牙齒的老幼,以及行進中的種種情態、變化都傳神地表現了出來。此外,黃胄先生其他動物畫也出現在此次春拍會上,112號拍品《雀噪》中,共繪18只麻雀,或飛或鬧或啄,神態各異,無一重復。

    但除了驢,黃胄先生在人物畫方面也有相當深的造詣。在黃胄先生生前,他也是以人物畫家自居。我省一位資深鑒定專家告訴記者,由于黃胄先生年輕時曾在大西北從事過部隊美術工作,因此他的很多人物作品都體現了西北少數民族風情,這次上拍的《新疆少女牧驢圖》(79號)、《塔吉克民間舞》(529號)就屬于這類作品。該專家表示,黃胄的彩墨人物畫與傳統國畫的人物畫不同,是以速寫為基礎,生活基礎厚,筆墨精熟,造型準確,畫風粗獷,能讓人感到特定時代特有的那種火熱的激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