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汉民”为其自名,意为不做满清顺民,做大汉之民。廣東番禺人, 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黨前期的右派[1]代表人物之一。
家境贫寒,二十一歲中舉人,1902年借帮人代考获得酬劳后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評議部議員,《民報》編輯。1907年至1910年間,多次參加武裝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後任廣東都督、南京臨時政府秘書長。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於1914年隨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1917年至1921年隨孫中山在廣東活動,先後任交通部長,總參議等職。
1924年1月,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廣州召开,胡被孫中山任命为五人大會主席團之一,并獲選中央執行委員,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这次大会确定了孙中山联合苏俄和中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同年9月,孫中山離廣州到韶關建立北伐大本营,任胡代行大元帥留守广州。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人是汪精衛、胡漢民和廖仲愷。同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以控制局势和处理廖案。在审理廖案过程中,作为国民党右派领袖的胡汉民被认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后被派往苏联考察。
1927年,寧漢分裂時,胡支持蔣介石,与其合作共组南京国民政府,主持南京工作,参与反共清党,后任立法院院長等职。1931年,與蔣介石因約法之爭,2月被蔣介石軟禁。後至廣州,成為南方實力派領袖,持抗日、剿共、反蔣三大政治主張,并将蒋介石称为“新军阀”。1935年6月,胡漢民赴歐考察,停止了對蔣介石的抨擊。1935年12月,尚在法國的胡漢民被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1936年1月,自歐洲返國,留在廣州。1936年5月9日,在广州一场与朋友的象棋对弈中,突发脑溢血,12日病逝。
為紀念胡漢民的貢獻,國民政府設立漢民路,位于广州市(今北京路),高雄市及台北縣中和市亦有漢民路。
胡漢民這首詩書寫的是王維的一首禪詩,【登辨覺寺】:
竹徑從初地,蓮峰出化城。窗中三楚盡,林上九江平。
尺寸約50.7*23公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