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5-1953),是兼採中西藝術長處的現代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出生於農村,家境清貧。父親是個村塾教師,擅長花鳥,人物畫。


  4歲開始在家塾中讀書,從小就對繪畫產生興趣。9歲跟著父親學畫,10歲已經能當父親的助手。得到高奇峰的資助在震旦大學就讀。後來又認識康有為,藝術觀受他影響很大。曾到日本、法國、德國…等國留學研究。


  1927年回國後,先後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務。1933年帶著中國近代繪畫的作品到法、德、比利時、意大利及蘇聯等國展覽。1952年將自己一生創作和全部珍藏作品捐獻給國家。1953年病逝,只活了59歲。


  國家把這位偉大的藝術家譽為「一級國寶」,並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鴻紀念館」,為他保存了一千多件的作品。他一生創作作品達數千件,並培養和發現了大批優秀的美術人才。


(二)繪畫專長及風格


  徐悲鴻擅長中國水墨畫、油畫、書法,尤精素描。他的畫作滿含激情,技巧很高。著名油畫有《溪我後》、《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


  最能反映徐悲鴻個性,表達他思想感情的就是他寫馬的畫卷。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動態,作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畫了數以千計的速寫。作品質優量大。筆下的駿馬,受到人們的讚賞與鐘愛,以致成為中國繪畫的一種典型代表與象徵。


  曾遠赴世界各國學習與研究八年,因此能融合中西繪畫的優點。吸取外來的藝術技巧來豐富中國畫的表現方法,能融會中西、貫通古今,將精湛的藝術技巧和濃厚的民族特色結合。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山水、人物、鳥獸、花卉無不落筆有神,刻劃盡致。尤擅畫馬,所畫奔馬,意蘊深刻,稱譽海內外。作品自然生動,栩栩如生。


(三)作品


  《奔馬》.《六駿圖》…等畫中的駿馬,在他的筆下顯現出在大時代中奮進的積極精神,馬的前腳落地,馬尾飛揚,神情憂鬱中顯出肯定和樂觀.每一根肌肉都表現出奮進的力度和美感,駿馬在向前奔馳的時候,眼神相互觀望,顯出群體的和諧.他所要表達的不正是在國難之中,呼籲同胞齊心努力的號召。



尺寸約91.5*62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