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涛(1903.2.1 -1982.11.24)原名庭钧,号迟园 ,河北成安人。1918年入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毕业后曾在中学任教 。1922年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初入西画系,后转国画系,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抗战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 。1954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工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80年任北京画院院长 。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

  王雪涛是近现代著名的花鸟画家,对小写意花鸟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学画最初的老师是家乡的大自然,经过西画的学习,锻炼了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入齐门之后悟到了传统与现实的连接点,从学王云以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前进方向。他的小写意花鸟画近师王云的灵巧意趣,远学陈淳、华喦的清隽潇洒天趣盎然,并以明代院体画的状物精微、色泽鲜丽丰富了传统的小写意画技巧,因而练就了以速写强化默记形象的本领,具有准确把握运动中花姿鸟态的高强能力,又善于以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注入西画讲求的色彩规律,故所画花鸟虫鱼,刻画入微,变化多姿,情趣盎然,生动引人,既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意,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且能于情景结合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机趣,积极表现与时俱新的审美好尚,从而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成为20世纪借古开今、化西为中的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


尺寸約50*30.2公分


 1922年,有两位青年人同时考取了北京艺专。一个河北青年叫王廷钧,一个山东青年叫李英杰。这二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王雪涛和李苦禅。二人由于听郭风惠授课,三人年龄差不太多,又都同为直鲁子弟,郭、李、王三人便逐渐熟悉起来,并结成了莫逆之交。三人中,郭风惠长李英杰一岁,长王廷钧五岁,便为兄长。许多人都知道,郭与李、王二人是极好的朋友,但很少有人知道郭与二人之间还有上面这层半师之谊。 


 1923年的一天。郭风惠、秦仲文、齐白石及王廷钧、李英杰等人聚在一起聊天。闲谈间,王廷钧说自己的名字叫着不大响亮,题到画上也觉缺点儿诗意,想更换个名字。齐白石说:“起名号可是见学问的事儿,这事儿只好麾霆(郭风惠字麾霆)费心了。”由于相互太熟悉,郭风惠也不谦让,略想了一下,对齐白石说:“就叫‘雪涛’,您看如何?”齐白石在手心里写了写这两个字,然后拍手说:“好!这名字看着夺目,听着悦耳,不落俗套。”老人又对郭风惠说:“这么好的名号,亏你是怎么这么快就想出来的!?”郭风惠笑说:“您看我这兄弟,长的多白净,我就想起‘薛涛纸’来了,由‘薛涛’的谐音,又想到了李白的‘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六首》;作者注)的句子。‘雪涛’又美,又大气,是很好入画的。”齐白石对王廷钧说:“我看这名字绝好,你可得好好谢谢你郭老师呢。”王廷钧对这名字也非常满意,又是白石先生和风惠先生肯定的,就略带羞怯的对郭风惠说:“那就多谢老哥……不,老师赐名了。”众人大笑。就在同年,李英杰也由他同在艺专的同学林一卢赠名为“苦禅”。王、李二人的这两个名字,“雪涛”充满了灵动、浪漫的诗情。“苦禅”则明显带有释家脱俗、超然的意味。都是非常上画的好名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