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 原名李英,號勵公。中國當代傑出的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1899年1月11日(戊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唐縣李奇莊的一個貧農家庭。少年時,在民間藝人的影響下,走上了艱苦的藝術征途。


 1919年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工儉學」(又名法文專修館),半工半讀堅持學習。同時,又在北京大學附設的「業余畫法研究會」,向徐悲鴻先生學習素描與西畫。1920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攻讀中文,1922年轉到「北京國立藝專」西畫系學習。這期間,經常靠晚間拉洋車維持生活。為此,同學林一盧贈他「苦禪」二字為名(苦,即苦難的經歷;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1923年,拜齊白石翁為師。此時,齊翁名氣尚微,加之當時北京摹古風盛,唯齊翁別開生面,大膽創新。因此,頗受譏議。
尺寸約62*120公分


 李苦禅( 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山东省高唐县人。1899年1月11日(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考入艺专后,只能靠拉洋车交学费。早年在北大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从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曾投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是年接受同学赠名“苦禅”。


 19 2 3年拜师齐白石,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认为“英(苦禅)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193O年应林风眠校长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他深入生活中去速写,以写意思想与笔墨整理成习作与创作,他将西方雕刻、绘画方法、精神融入国画教学。并率先将京戏作为“传统美学与文化艺术之综合”引进美术教学之中,亲自粉墨登台,现身说法,诚如当年《晨报》所评:“年来北方艺坛上创造派的先锋,异帜独标,要算这位大名鼎鼎的李苦禅先生。”


  19 3 7年北京沦陷日寇之后,他毅然去取,参加了地下抗战工作,实践7他一生力倡的“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之誓言。 19 4 6年,徐悲鸿聘其为北平艺专教授。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国画教授等职。历经风云变幻而真志米混,终成中国写意画之一代宗师。济南建有“李苦禅纪念馆”。出版有《李苦禅画集》(山东人民出版社,曹禺作序)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