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文:足吾所好翫而老焉。喜好壼的壼友,都知道已故的紫砂壼泰斗顧景洲大師,晚年喜用的一個印,就是這個印文,據採訪過顧大師的人透露,此印文是其本人所親刻。翻查《篆刻大辞典》,得知清代以来,有多位篆刻大家,包括吳載熙、馮康侯、周康等,都将“足吾所好,翫而老焉”刻成闲章,以表达一种情趣。还从网上得知,顾景州大师也往往把这样一枚闲章嵌在自己的作品上,这几乎成了他的作品的一个标识。可见大家对这句话的喜爱。

尤其是清季篆刻大师吴让之。吴氏一生治印愈萬,此刻共有三方。吴氏篆刻对后世又极其重要的影响,后来学者都从他那里汲取到许多营养,包括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一大批印人。

足吾所好翫而老焉,仔细琢磨这句话,确实感到有深意在其中。从字面上看,“足吾所好”就是满足我的爱好,或者满足了我的爱好,或者说值得我爱好。!“翫而老焉”的“翫”,是“玩”的异体字,在这里是观赏、欣赏、仔细品味的意思,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带着欣赏的或是自我满足的心情去做某一件事,钻研某一件事;“老”也有双重的意思,一是指人老,岁数大,二是指事老,做得久。物老则壮。人老了,阅历就丰富,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物老了,就成熟,就会有收获;事情做得久了,老于此事,就会成为一种修为,成为一种追求完美的道德行为。

此方石印是黃士陵所作,黃氏(1849-1908),字牧甫,也作穆甫。号倦叟,黟山人。安徽黔县人,他在广州侨寓的时间很长,是晚清与吴昌硕同时代的书·画、篆刻大家,其中又以篆刻成就最高。他敢于跳出当时影响极大的皖·浙两派,从学习吴熙载、赵之谦的风格入手,最后印外求印,除取法传世的秦汉玺印之外,又取资于钟鼎泉布、秦权汉瓦·镜铭碑碣,并追求重现铜印光洁妍美的本来面目。较之赵之谦的作品,他的学生李尹桑曾说:"悲庵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确是中肯的评议。他的印作不主张击边残破,而是用薄刃冲刀来重现秦汉玺印原来的崭新面目,独具一种峻峭古丽的风采。他的章法也往往匠心独运,险象丛生,又能从险中求稳,稳中求奇。边款刻法采用北魏书体,也自成面目,足见他是一位个性极强的艺术家。没有个性的艺术,当然也谈不上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了。著作有《黄穆甫先生印存》《黄牧甫印存》等。













顧老的壼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