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天,突聞香氣大熾,赫然發現是隔牆曇花盛開,且一次開了四朵,每朵都有碗口大,香氣襲人。曇花開了四、五小時即謝,又是選在半夜才盛開,所以若非夜不寐之夜猫族,很少人能有眼福。


 「曇花一現」是形容時間短暫,必須珍惜,因為曇花多在夜間開花,且開花的時間不長,隨後便逐漸枯萎凋謝,所以人們要看到它開花,似乎不太容易。

 

 據《植物》雜誌介紹,曇花是仙人掌科植物,原產於南非、墨西哥等地區,屬於熱帶沙漠裡的旱生性植物。曇花開放大約只有4~5個小時。美麗的曇花開放時,外圍多是淡紅與淡紫色,中間潔雪,盛開後比飯碗的口徑還大。

 曇花因開花時間短暫,所以我們能欣賞到整個過程,當它逐漸綻放時,仔細看去,它的花瓣及花蕊似乎都在微微地顫動哩!

 曇花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霜凍,忌強光曝晒,常用扦插和播種繁殖。用主莖扦插,當年可以開花;用側莖扦插,則需2至3年開花。播種,一般需人工授粉才能結種,播種後約2至3週發芽,實生苗需4至5年開花。

 喜愛花卉的朋友,也可在適當的季節,嘗試種植曇花。不但能欣賞到難得一見的「曇花一現」,據說又會帶來好運,開花時又香氣盈室……。

 看著白色的花朵在夜色中,靜靜的綻放,展現出恬淡清雅的脫俗之美,不由感慨,人生在世,短暫如曇花。人性本喜清淨,當現代的繁忙工作、生活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的時候,看看這曇花,或許能給我們一些人生啟迪吧!

 《漢語成語考釋辭典》:「曇花一現」為一外來語,原作「優曇缽花一現」,比喻高超的人或事物難得一時出現。「優曇缽花」是印度梵語「優曇缽羅花」(udumbara)的簡稱,在成語中略稱為「曇花」。此成語之起源首見於佛經之中:
《長阿含經‧遊行經(下)》:「須跋固請,乃至再三:吾聞如來時一出世, 如優曇缽花時時乃出,故來求見,欲決所疑,寧有閒暇暫相見不?」

《長阿含經‧遊行經(下)》:「〈佛〉告諸比丘,汝等當觀,如來時時出世,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據《佛學大辭典》、《佛光大辭典》及《中華佛教百科全書》所言,「優曇缽羅」梵語為udumbara,巴利語同,音譯又作「烏曇婆羅、優曇婆羅、優曇波羅、優曇跋羅」,或簡稱「優曇缽、優曇、烏曇」。意譯作靈瑞花、空起花、起空花。諸經論中,多以此花比喻值佛出世之難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人身無常,富貴如夢,諸根不缺,正信尚難。況值如來得聞妙法,不為希有如優曇花?」

《法華經‧方便品》:「譬如優曇華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

《法華經‧同化城喻品》:「昔所未曾睹,無量智慧者,如優曇缽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