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1688—1766),是意大利人,生於米蘭,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中國,隨即入宮,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後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

 乾隆二十二年(1757),郎世寧正值七十大壽,為此,皇帝還特地為他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生日當天上午,郎世寧赴圓明園晉謁乾隆皇帝,除了貴重物品賞賜外,得皇帝親筆題寫的頌辭,在從圓明園返回城裡的路上,郎世寧更是榮耀萬分,坐在華麗裝飾的轎內,由24人的樂隊作前導,後面有不少滿漢官員騎馬相隨,所有在京師的傳教士也都聚集在宣武門的天主教南堂,為郎世寧祝賀。由此可以看出郎世寧甚得皇帝恩寵,殊榮有加,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

 郎世寧原名 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生於米蘭,十九歲時入教會,習畫兼習建築,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郎世寧27歲時到了中國,在北京傳教,也因為他在繪畫上的專才,被召入宮廷,成為清初最重要的西洋畫家。郎世寧以西方寫生的技法,畫宮廷中的建築、犬、馬、花鳥,因為文藝復興以降歐洲精密的解剖學和透視法技巧,使他能準確地捕抓物象的真實性,獲得帝王貴族的愛好。

 郎世寧出生於義大利米蘭的聖馬塞蘭諾(San Marcellino),青年時期在卡洛科納拉(Carlo Conara)學習繪畫與建築,並在1707年左右加入了熱那亞耶穌會。剛開始只為義大利的教堂畫壁畫,1714年居往在葡萄牙里斯本及科英布拉。幾年後對中國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曾到澳門學習中文﹙他的中文名字就是在澳門取的﹚,並在1715年前往中國。

 郎世寧在中國待了相當久的時間,從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計約有50多年,他在1715年到中國時,被康熙以藝術家的身份召進宮中,曾協助圓明園的規劃設計,他引進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創的明暗寫實畫法,並改用膠狀顏料在宣紙上作畫,也就是今日的膠彩畫作法,他曾試圖要求康熙開辦學習用西方透視原理來繪畫的繪畫學校,但不被採用,後來與中國學者年希堯一起出版了一本《視學》,是中國第一部透視學專著。

 1757年,乾隆曾為郎世寧辦70歲大壽,證明他在宮中頗受禮遇及恩寵。他晚年時替乾隆和其妃子畫了不少的肖像,於1766年在中國去世,去世時官至三品,被乾隆追賜封為侍郎銜。享年78歲。葬於滕公柵欄。在他之後的西洋傳教士畫家有王致誠(Jean Denis Attiret)、艾啟蒙(Ignaz Sichelbarth)、賀清泰(Louis dePoirot)、潘廷章(Giuseppe Panzi)

 今日郎世寧的畫作在中國畫拍賣市場中是相當高價的作品,2000年他的《蘋野秋鳴》賣出價是1765.5萬港幣,是當時第二高價賣出的中國畫。

尺寸約60.6*90.5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