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六朋,字枕琴,號怎道人,別署羅浮道人。清代廣東順德人。


 早年曾在羅浮山中讀書,從德堃學畫[1]。與張維屏、李長榮、鄧大林、鄭績、梁倫恩等有往來。善畫風俗人物,反映清朝中期百姓的日常活動。畫風取法宋元,受閩派上官周與黃慎畫風影響,細筆者尤佳。有《集市圖》、《東山報捷圖》、《藥洲品石圖》、《曲水流觴圖》等。


 香港中文大學藏有蘇六朋《白描羅漢卷》,及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有蘇六朋《羅浮仙賒酒圖》及《文會圖》等。


 妻余菱亦善畫,與夫「紅袖添香共讀書」,其子蘇子鴻亦是清代名畫家。


尺寸約46*96公分



 和合二仙是指寒山和捨得。据说寒山、拾得本是七世冤家,后经师傅丰干禅师点化,终于和好,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他们三人经常聚会谈禅,寒山、拾得以友善而齐名。导游说:“荷”的谐音是“和”“瓶”的谐音是“平”。其寓意是和和气气,平平安安的意思。清代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这就是民间所讲的和合二仙的由来。


  寒山、拾得有一段对话值得品味,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领受这段对话可能不是按照因果的规律,应该是讲一个有修行的人在面对恶事因缘的时候,不是诅咒,不是抱怨。而是能借境练心,砥砺自己,宽容他、慈悲他、善待他,达到恒顺众生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