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均(1775-1850),字原、源,号香畴、墨华居士、渊阳子、阳山人,元和(今江苏苏州)人。以议叙官汉阳主簿,施南同知。画山水、花卉、梅竹,入手即通其妙,而於山水尤尽能事。初师黄鼎,继法娄东,即王原祁,堪与王撰并驾,用笔用墨苍楚有致。诗宗晚唐,书学赵孟頫,卖画食贫,怡然自得。尝自言二十馀年以吏为隐。卒年七十六。著墨华庵吟稿。


 另一位近代的黄均,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均自幼酷爱绘画,1928年在四存中学肄业后,加入以金北楼为首的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学画。1934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毕业后,被聘任为该会助教。1938年进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新中国成立后,黄均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古都书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山书画社顾问、东方书画社顾问及中国口岸协会书画研究会顾问。[1]

他主要擅长工笔仕女,而又长于山水、花鸟和界画(古代建筑画)。在山水画方面,他还长于大青绿金碧山水,在界画方面也成就显著。近十几年来,他多画兰竹,既来自于生活,又参照古法,深得元明墨竹用笔用墨之精髓,故能有“枝梢倏尔长毫端之势”。

尺寸內畫約42.7*68.5公分.

軸外緣最寬處約66*187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