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界爆發「擄妓勒贖案」醜聞,在檢調偵辦下,昨天起訴六名員警及一干共犯等。其中警員陳良達因始終否認犯行,將責任推給已自戕身亡的同僚,檢察官將他求處死刑,另有四名員警則均求處無期徒刑,引發警界不少人士認為,「又非窮兇惡極,檢方求刑太重了」之議,但,真的如此嗎?
目前分類:生活法律 (72)
- Sep 13 Sat 2008 00:10
擄人勒贖唯一死刑,知法犯法,自尋死路 2002/01/04
- Sep 13 Sat 2008 00:10
名人陷情色風暴,殺傷力超強 2002/01/06
- Sep 13 Sat 2008 00:09
立專法強制奉養父母可行嗎? 2002/01/10
立委賴士葆等提案要制訂「子女奉養父母法」,昨天在立法院舉辦公聽會,引發各界爭議,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反對聲浪大過支持者,就連主管的法務部也認為,只要在民法親屬編增訂相關條文補強即可,沒有必要另訂專法。真的有必要透過以立法為手段,來強制子女奉養父母嗎?法律的強制性會不會深化「固有的孝道」?
- Sep 13 Sat 2008 00:09
齊人之福不是福,修法下下策,法官有共釋 2002/01/23
- Sep 13 Sat 2008 00:06
台灣法院宛如菜市場 2002/04/25
過去民眾相當忌諱跑法院,有人去一趟法院回家要過火爐、吃豬腳麵線以去霉運。但民智大開後,現在有人每天跑法院,有人去陳情,有人去抗議,還有人專門靠法院吃飯,原本莊嚴肅穆的法院,就像菜市場一般鬧轟轟,令人不知身處何地。
- Sep 07 Sun 2008 13:47
無罪? 「瓜」田李下重重聯想 2007/03/22
無罪是否代表沒詐賭?胡瓜詐賭案的判決理由並沒這樣說,但審判長吳孟良宣判後曾明白指出,這件案子的確「事有蹊蹺」,很多親友及同事都告訴他「胡瓜很壞,要判重一點」。但法官是看證據辦案,因證人證詞不一,前後矛盾,加上檢察官舉證不足,在「罪證有疑,利於被告」原則下,所以判胡瓜無罪。
- Sep 07 Sun 2008 13:45
釐清宗族血緣 得靠DNA 2007/05/05
- Sep 06 Sat 2008 00:26
老公包小姐 男女雙方都有罪 2007/08/07
- Sep 06 Sat 2008 00:24
萬一男歡女愛演成恐嚇取財? 萬一不知誰是加害人?走出暗夜後 面臨一堆後遺症 2001/01/01
- Sep 06 Sat 2008 00:22
性侵害公訴罪,修法良意,豈能濫用 2001/02/09
性侵害案件從今年元旦起,改為非告訴乃論,當初法務部就預言會有一段不短的「陣痛期」,果不其然,農曆春節以來就接二連三發生董事長樂團性侵害酒店 公關 小姐、二線演員李繼民被控性侵害寫真女郎,到昨天發生酒店小姐被帶出場控告酒客強暴未遂,凸顯性侵害案改為非告訴乃論的後遺症已然浮現。
- Sep 06 Sat 2008 00:22
三人卡快活?有人甘願受!三角習題,法律難解 2001/02/19
- Sep 06 Sat 2008 00:22
求償行動若欠周延,提防被菸商「反將一軍」2001/02/21
董氏基金會等反菸團體共同發起促請台北市政府等廿五個縣市政府,向美國法院針對五大國際菸草公司提出菸害訴訟,這項求償行動受到各界矚目;不過民事求償原告要負舉證責任,要能提出明確的數值及因果關係,不能以抽象的損害觀念,另外因未同時向國內公賣局求償,技術上有瑕疵,可能要進一步研究是否符合美國法律的構成要件,以免被駁回徒留象徵性意義。
- Sep 06 Sat 2008 00:21
一紙「身後」事,可免「百日」憂,代筆遺囑 易引紛爭 2001/03/23
青果大王陳查某以及股市大戶陳德深百年後,都發生子孫或兄弟姊妹爭產的豪門恩怨。加上中泰賓館林國長的遺產官司,一打廿幾年,究其因都是國人沒有預立遺囑習慣惹的風波,最後的代筆遺囑真偽難辨,幾十年下來官司都釐不清。
- Sep 06 Sat 2008 00:20
依法執法,私刑恐難私了 2001/05/03
保大員警馮德明上網結識商職少女,動用私刑在其胸部烙下「夜貓」兩個字,引發外界軒然大波。執法人員本該依法行政,無權動用私刑。事後該員警到學校去要求以十萬元和解,惟本案是否能私下和解了事,還有法律爭議。
- Sep 06 Sat 2008 00:18
─侵入住宅罪, 刑責不重 2001/07/02
陳水扁總統女兒昨天文定之喜,卻發生壹週刊四名工作人員,混入新郎車隊中,企圖進入官邸採訪而遭逮捕移送警方偵辦事件。由於尚屬首例,引發外界的好奇,四名壹週刊人員究竟觸犯何罪,值得探討。
- Sep 06 Sat 2008 00:16
使用偽鈔被抓刑責不輕 2001/07/22
彰化縣長阮剛猛因民眾反映,金融機構設置的自動提款機,發生有民眾提領的現金摻有偽鈔而去函財政部要求改進。事實上,民眾一不小心就可能拿到偽鈔,如果又「不小心」拿出去使用,很可能觸犯行使偽造貨幣罪。
- Sep 06 Sat 2008 00:16
景氣低迷,海蟑螂難寄生,漸式微 2001/07/29
- Sep 06 Sat 2008 00:15
財團法人,稅收黑洞,防止假公濟私,立法補漏,時猶未晚 2001/08/04
國內的基金會如雨後春筍般設立,依所得稅法規定,財團法人符合行政院所訂定標準者,其本身和附屬作業所得均可免納所得稅,這項立法意旨原在鼓勵財團法人從事公益活動,但是這項立意良善的免稅規定,卻因主管機關無法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監督,導致財團法人成為企業利益輸送或逃漏稅捐的工具,也成為政府稅收的黑洞。
- Sep 05 Fri 2008 15:40
信用無價, 「人頭」快回頭 2001/09/30
國內的人頭帳戶氾濫,為了加以遏止及防範,警政署上個月才邀集相關單位召開「利用人頭帳戶犯罪防制對策」會議。儘管最後並沒有達共識,不過,日前已有檢察官把提供人頭帳戶供歹徒洗錢犯罪的人,依違反洗錢防制法罪嫌提起公訴,對於不少貪小便宜販賣自己帳戶的民眾,確實有遏止作用。
- Sep 05 Fri 2008 15:40
金錢換正義, 內心仍悽悽 2001/10/02
「寧可錯抓一百,不可放過一人」,這是四○、五○年代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政府為了維護台海局面的穩定,對付島內異己及潛伏匪諜的高壓手段;不過,到了民國六十七年底,還發生邱靜宜、傅克毅兩位高階將領的假匪諜冤案,撫今視昔,令人感歎。這些年來,政府以補償手段來補償當年的叛亂犯及其家屬的損失,只是金錢的補償能否換取遲來的正義,在當事人心中可能還有不少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