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髮(原名程潼,字十髮,以字行,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中國上海松江人,著名中國畫大師。


程生於上海松江縣城外岳廟鎮莫家巷,1938年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程進入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任美術創作員,創作了大量的連環畫作品。1957年,參與籌建上海中國畫院,轉向專門國畫創作,1984年出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2005年8月9日因小疝氣手術住進華東醫院;2007年7月18日晚上6點58分因多個器官衰竭病逝於上海華東醫院,終年86歲。


 




尺寸約69*69公分




 程十髮早年畫山水,後來轉攻連環畫,吸收民間藝術的營養,終成上海乃至中國國畫界的一代宗師。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他以連環畫、插圖影響畫壇,代表作包括《列寧在一九一八》、《膽劍篇》、《畫皮》及《孔乙己》等。程十髮晚年作畫時,多畫花鳥,筆法、墨法更趨靈動,色彩明艷,面目新穎,愈發顯示出爐火純青的傳統筆墨功夫。


 曾長期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的程十髮是一位多才多藝而具有多方面深厚學養的勤奮多產的畫家,很早就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他的作品,筆墨灑脫精湛,氣韻生動,抒情而浪漫。50年代他到西南邊疆體驗生活,面對彝族、哈尼族的勞動人民和手工藝品以及奇花異草,他意識到單靠寫實技法無法表達美感,故在創作中大膽地採用誇張和想像。程十髮的畫早年受陳老蓮影響,以至後來青藤、八大、石濤、新羅山人的畫風也給他啟示(特別是民間藝術,尤其唐三彩和敦煌壁畫),他的特殊表現方法,給美帶來了雋永的趣味。人稱程十髮用筆有神,他多變的筆墨意趣是如此強烈而和諧。在人物、花鳥、山水畫的三大門類中,他善於通貫其中融為一體具有縱橫揮灑,渾厚、古樸、生機盎然的藝術效果。即使是書法藝術,同樣顯示了奇突、清麗的藝術特色。

海派國畫 恐後繼無人

 因為程老的故去,人們再次關注了海派繪畫。有人悲嘆說,程十髮是海派國畫最後的輝煌,自今而後,海派國畫後繼無人。

 親友介紹,高花閣主陳佩秋,這位一向清高的女畫家,曾經評價程十髮是「中國人物畫第一」。上海知名滑稽演員王汝剛,一直憔悴著面孔在廳內忙前忙後,聞聲即道:「我相信,三百年也出不了一個程十髮。他的功績會隨著時間顯現出來。」

 如果讓程老聽到,他又會站出來辯駁。他說「海派無派」,「海派」不是指某一個派系,而是包含了很多流派,各種流派的人集中在一起才叫「海派」。他又說,現在的畫家畫畫,實際上很多都在走前人走過的路,在傳統的基礎上再行創新,「國畫不能沒有傳統筆法」。

 然而隨著謝稚柳、唐雲相繼故去,程十髮幾乎可算是第二代海派畫家中,仍在創作的唯一巨擘。掩卷謝世之時,對於上海繪畫,對於南方畫派,於國畫傳承,程老又是否真的了無遺憾?

不捨塵世 兩番回首

 2005年8月9日,程老先生進入上海市華東醫院時,只是因為疝氣要動一個小手術。但因為此後身體無法復原,便在醫院住了下來。半個月前程十髮身體突然惡化,接受了氣管切開手術,當時已是不能言語。

 15日下午1點40分,程老突然心臟停搏、呼吸停止,氧飽和度無法測出,起搏器也已帶動不了心臟跳動。在整整50分鐘的時間裡,幾乎沒有任何生命體徵。就在眾人捏汗之際,在各種搶救措施的幫助下,程老的心跳竟又一度回升至每分鐘80至90次,氧飽和度也曾達98-99%,心律自主恢復。醫師謂之奇跡。

 但程老瀰漫性出血的症狀始終難以控制。17日下午,程十髮血壓再次消失,心臟停跳半小時,瞳孔也已擴散放大。直到注入野山參針劑,程老再度回首。然而到了當晚18時58分,臟器衰竭的程十髮在兩番創造生命奇跡之後,終於忍心西去。

業界:程畫身價勢巨增

 從2005年春拍開始,程十髮作品的行情一路飆升。在上海朵雲軒第31屆藝術品拍賣會上,程十髮的一件《人物》鏡心(135×67cm),起初估價只有28萬~35萬元,最後竟以159.5萬元的高價成交。程老1981-1982年作《補袞圖》立軸設色紙本(136×68cm),月前的成交價達286萬元。

料帶整體行情飆升

 2005年,在中國嘉德四季第3期拍賣會上,程十髮1957年創作的反映少數民族題材的連環畫稿《召樹屯和喃諾娜》,最終以1,100萬元成交,創下程十髮個人作品拍賣最高紀錄,同時也創造了連環畫原稿拍賣的最高紀錄。

 據不完全統計,作品拍賣成交價超過1,000萬元的近現當代國畫家只有傅抱石、陸儼少、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吳昌碩、潘天壽、李可染、吳冠中、謝稚柳10個人。

 上海靜安書畫院院長宣家鑫認為,程老作品的市場長期以來穩中有升,他的去世,將使其優秀作品的價位在半年至一年內發生一次大幅增長,包括應酬之作也會上一台階。極可能帶動起整個藝術品市場順利通過盤整期,令藝術品行情飆升。

畫作尺價年翻6倍

 程十髮的作品以中年時的創作最精,主要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由於對他的精神品格以及藝術成就的崇拜,市場上一直有比較大的收藏群體。宣家鑫透露,近期某畫廊出售過一張程十髮的4平方尺作品,以50萬元成交,基本反映了程十髮作品的當前市場行情——「1平方尺在6萬至12萬元之間」。而在去年平均初只有2萬多元,翻了數倍多。漲價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滬上著名畫廊業主、藝評人徐和平分析稱,程十髮可算高產畫家,2003年個人畫價在每平方尺1.5萬元左右,是最值得出手收藏的時期。直至2005年程十髮入院的時候,畫價一下子飆升。

無名匠人啟蒙 畫風自成一家

 1921年的農曆3月初3,上海松江縣岳廟鎮莫家巷一個中醫家裡,程十髮出生了。作為家中獨子,幼年的程十髮常蹲坐在街頭巷尾默默浸染社會習俗,當時中西文化已開始交融於松江城,佛塔的尖頂對著天主堂的十字架。程老曾回憶,「自己當年恰恰不肯唸書,專去看古跡,於是變成這個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畫風。」

 程十髮曾記得兒時第一次從頭到尾看完創作全過程的,是一位民間畫手給他家的灶壁上畫山水畫。這位無名藝人被程大師引為自己的第一個師父。

 9歲那年,程父病故,程十髮隨祖父子美公居住。子美公擅長書畫,常有好友往來論畫,其中一位叫張定九的先生經常教程十髮寫寫畫畫。耳濡目染,程十髮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1938年,他報考上海美專,畢業後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不斷向《申報》投稿,漸漸開始有了名氣。

潛心五年臨故宮古畫

 其實,在程十髮美專畢業後曾失業5年,在此期間,他與美專同學張金錡結婚,並以《故宮書畫集》四十餘冊為範本,潛心臨摹古人山水畫及梁楷、陳洪綬人物畫。解放後,程十髮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任創作員,1956年參加上海畫院籌備工作,擔任一級畫師,在其風華正茂的年頭,作品《歌唱祖國春天》、《儒林外史》,連環畫作品《孔乙己》、《畫皮》相繼出爐,獲得業內盛譽。

 50年代,他在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區體驗生活,並因此改變畫風。他曾引羅素之言教導學生:「我並不比人家高明,但就是和人家不一樣。」藝術創作主要是真情實感,自然形成一種風格。而如何把民間藝術和士大夫藝術加以統一,正是他努力追求一個方向,明朝的徐渭雖畫文人畫,但融民間藝術為一體,具有極強東方藝術美的境界。所以被程老引為他又一老師。

 上世紀80年代,程十髮的國畫創作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聞名海內外,求畫者絡繹不絕。程十髮於是取其齋名為「三斧書屋」,調侃自己不過是程咬金三板斧。因覺「斧」字有刀光劍影,遂改為「三釜書屋」。「釜」乃鍋也。不知者問「三釜」之意,他笑答:就是國家、集體、個人三口鍋呀。 (轉載自文匯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