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1879~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上“山”下“仑”),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早年师事居廉,1906年游学日本,1908年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并在广州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创办了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广州市立艺专、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1949年移居澳门。
  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开创了岭南画派。《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尺寸約43.2*92.5公分

請參閱:http://www.lingnanart.com/GaoJianFu/L-master-gaojianfu-bio-ch.htm


高劍父是番禺岡鄉人,1879年出生,做中醫生的父親喜歡書畫,當然對孩子有影響。他肄業于岭南學堂,有過非常人能得到的机遇,与陳樹人一起向居廉學畫。在一個同學的幫忙下,竟然看到廣州著名收藏家潘仕成、吳榮光等的歷代藏畫。他眼界大開,于是臨摹數年,奠定了國畫堅實的基礎。其時剛好是辛亥革命醞釀之際,社會要求改革的情緒甚為熾烈。1905年,高劍父在日本參加美術研究團体“白馬會”,研究東西洋繪畫。

他注意到,日本畫源于中國,特別是唐宋,許多中國名畫真跡或臨本,在日本都能看到,使他再次感受到中國畫的源遠流長。接触了不少西洋畫后,那些构圖、顏色、透視之類技法的准确,也令他嘆為觀止。他開始考慮,傳統國畫向西洋畫技法學習,吸收其科學的部分。

高劍父參加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也不時回國從事革命活動,參加同盟會的革命傳播,如擔任南武公學圖畫教員。他再到日本之后,開始廣泛收集美術資料。到孫中山開展護法運動時,他到上海創立“審美書館”。孫中山回粵就任非常大總統后,高劍父出任“廣東甲种工業學校”校長,發起舉辦廣東省第一次美術展覽,許多岭南派作品公開展出,引起了极大的震動。他又与弟弟高奇峰成立的“美學館”互相呼應,開辟新的岭南畫陣地,號召大家吸取外國美術技法,跳出國畫舊框框。高劍父還畫了令人惊訝的汽車、飛机等新鮮事物,它像一股新風,吹進了陳腐的國畫畫壇。

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之后,高劍父更感過問政治沒有出路,便在春睡畫院閉門授徒創作,還在廣州河南設窯燒瓷,到佛山辦美術學校。

陳濟棠主政廣東時期,他受校長鄒魯之邀,到中山大學教授美術。高劍父鼓勵學生描寫現實題材,如日寇空襲山海關、東北抗日義勇軍活動等,受到學生歡迎,同時也受到保守派的圍攻。“廣東國畫研究會”主張守舊仿古,就搜羅一批人与高劍父唱對台戲。高劍父立即成立“中大美術研究會”,有組織地加強革新國畫運動。

1936年,他在石牌中大的大禮堂舉辦大型國畫展覽,展出不少抗日救亡的現實題材國畫。“廣東國畫研究會”极力攻擊,說是“日本畫的翻版”,是國畫中的“旁門左道”。高劍父指出,中國事事要革新,中國畫也不例外,守舊的結果必遜于舊,仿古者定不如古,成為當時廣州一場守舊与革新的斗爭。中大的研究會因此被當局認為“左”而受到警告,高劍父不予理會。

在鄒魯的妻子梁定慧發動義賣支持抗戰的傅作義部隊時,高劍父指導學生赶出一批畫,非常成功地進行了義賣。

1937年春,高劍父到南京中央大學任國畫教授,因為七·七事變,又回到廣州。過去,他和汪精衛關系不錯,這時汪精衛派人寫信勸他到偽中央,高劍父說:“此乃大節攸關,雖与汪是故舊深交,至此亦不能不斷絕。”又說:“汪精衛已成奸逆,遺臭万年,雖未蓋棺,亦可論定了。”

九·一八事變之后,他被社會的愛國思想震動,創作了《悲秋》。以古人在秋風落葉中感嘆的場面,表現國難時期感時撫事的主題,得到很高的評价。

八年抗戰,高劍父除在澳門的春睡畫院傳藝外,還對澳門進步文化界給予熱心支持。1941年,澳門的中學多數停辦,進步人士決心將濠江中學辦下去,改為免費中學,為此兩次舉辦書畫義展籌集經費,高劍父將自己的作品捐出。1943年敵偽在廣州開美展,派人到澳門拉作品,高劍父要學生保持民族气節,不予支持。

抗戰胜利后,高劍父回到廣州,深感應當加快人才培訓,就利用春睡畫院辦成“南中美術院”。但這時內戰爆發,從1946年到1947年,只勉強辦了一年。到1947年秋,他為提倡岭南畫派,進了廣州教育局辦的“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校長,這時他的口號是“建設新中國的新藝術”、“藝術大眾化,大眾藝術化”、“我們要忠于大自然,但不要做大自然的奴隸”、“高揭藝術革命之大纛從廣州發難起來”。解放前夕,他到澳門居住。

1950年,他到過香港選自己的字畫參加香港進步美術界到深圳慰問解放軍,又參加新中國公債的義展。當美術家司徒喬從美國回國參加祖國建設時,高劍父到香港參加歡迎會,并作了發言:“司徒老兄,你先走一步吧,我們隨后就赶來!”

1951年春,高劍父健康稍好,准備到南洋開完畫展后就入京和老朋友宋慶齡、李濟深、何香凝見面。5月25日,高劍父健康突然惡化,在澳門鏡湖醫院逝世。

高劍父晚年有數愿:一是攜其作品出國,以中國現代美術与世界畫壇人士相見;二是招集亞洲熱愛中國畫者到中國習畫(聞游印度訪泰戈爾時,認識印度美術院長波士,相約异日如有机緣,招印度學生來中國學畫);三是辦美術學院。上述三項志愿中,僅辦成美術學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