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 七十年代出生于四川自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油画创作中心创作委员,西部书画艺术院特聘高级画师,美国沃尔特艺术中心签约画家。 曾浩从小由父亲的引导走上绘画道路,在当代各大派别潮流盛行时,曾浩对本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追求。在敦煌系列作品创作中,立足传统、大胆创新,为了再现敦煌的文化底蕴及对远古艺术的探索和创新,他把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自己的艺术理念融入到创作中,在古韵中渗透了现代美,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文化背景。他的作品不是生搬硬套的去走复古,在人物创作中不再是以世俗人物为蓝本,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提炼出人性中圣洁、高贵、善良、美好的天性,从而把敦煌人物不可触摸的神秘与空灵表达得如此贴切和深邃。同时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根据敦煌的特殊地域性,吸取了部分西域人的特征,利用现代的绘画语言,把敦煌人物的内涵表达的近乎完美。但也不以纯宗教为宗旨,而是对苍茫远古文明的追忆和向往,使其深深铬上了现代文化的影响并推动其创新。在敦煌人物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对风景油画也情有独钟,2003年相继创作出一些风景系列作品,首创“圣洁”系列,2006年首次在《收藏界》第四期对外亮相。 作品在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办展,多次在参加的全国、省级画展和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奖,2004年9月在台湾园座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个人画册;2005年5月10日在美国纽约,由沃尔特艺术公司举办个人画展。


請參閱:http://album.udn.com/roxychang/78801有關曾的飛天敦煌系列

    http://www.zhdhart.com/

尺寸約67.5*58公分

刘丙文

  青年油画家曾浩,受父辈影响,从小酷爱画画,并走上了一条不为寻常的求学求艺之路。1998年,曾浩独自走进了神秘的敦煌,敦煌艺术的恢宏气势和博大精深,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触动与震撼。从此,心神感动的曾浩便全身心沉醉在他的敦煌世界里,创作出了敦煌系列《天籁》、《敦煌乐舞》等形神兼备、引起画坛关注的作品,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情系敦煌的传奇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曾浩出生于自贡市自流井,父亲曾培信曾是自贡市艺术馆的国画老师。曾浩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喜欢画画,并逐渐从喜欢变成了酷爱。

 1992年,曾浩从自贡第29中学美术班毕业后,到自贡市五交化公司办公室谋了一份美工的差事。他在工作之余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画画中,也就在那时,曾浩开始接触油画,在没有人指点的情况下,他通过自己摸索,终于在油画方面有所建树,他创作的油画参加过省、市的展览,还获过奖。

 1996年,曾浩到四川美院进修油画, 1998年毕业后,曾浩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自费到甘肃、厦门等地采风。他沿途一边工作,一边画画,自己创作,自我欣赏,从没有对外展露过自己。

 正是在曾浩采风的艰难旅途中,当他首次走进神秘敦煌的时候,立即被这里神奇的一切吸引了。敦煌艺术的恢宏气势和博大精深,在曾浩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撞击、触动与震撼,以至他以后多次到这个佛教艺术圣地考察、观摩之时,都以一种“朝拜”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其中,他立志要把旷世千古的敦煌艺术发扬光大……

 2000年,从敦煌回到自贡的曾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敦煌飞天系列的创作之中。曾浩不拘泥于敦煌现有的艺术造型,他大胆采用西方古典浪漫主义油画风格,创作了一套具有自我特点表现喜、怒、哀、乐的程式,并用这些程式创造了各种典型性格的飞天神女和独具特色的神奇意境。

 曾浩画飞天神女,画菩萨,在表现东方佛教文化的油画史上是一个创举,并逐渐引起画坛的关注。

 曾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油画创作中心创作委员,美国沃尔特艺术中心签约画家,到目前为止,曾浩的油画拍卖记录最高达41万元。曾浩的油画作品分别在美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办展,一些油画作品被国内外的艺术机构、画廊和收藏家珍藏。

 2002年,曾浩着手塑造敦煌系列,著名的《天籁》只是其中的一幅。早在2000年创作飞天神女的时候,曾浩就创作了七八个单人的飞天。后来,曾浩感到单人飞天不够气势,不能完整地表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就试想着创造群体飞天。他先尝试创作了一幅名叫《丝路花雨》的七人群体飞天,被台湾园座艺术中心孙先生收藏,后来他积累《丝路花雨》的创作经验,将原来创作的《反弹琵琶》飞天作为中心人物,又着手构思创作十人群体飞天,经过长达五个月的艰辛创作,2002年11月,曾浩终于创作出了后来引发侵权官司的《天籁》……

 2002年11月,曾浩创作的《天籁》与《湿婆舞王》、《伎乐天》等其他几幅敦煌系列作品,按时参加了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参展期间,曾浩创作的敦煌系列油画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并成了一大亮点。《伎乐天》等先后被上海等地一些收藏爱好者收藏。2002年11月17日下午,上海王朝大酒店董事长董荣亭先生来到展出现场,并与曾浩达成了以12万元收藏《天籁》的协议。后来,董荣亭先生把《天籁》油画改名为《飞天》,挂在王朝大酒店里,并在油画下面特制了一个金属框,署了作者的名字及“2002年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重金收藏”的中英文字样。

 无独有偶,2005年11月27日晚,随着拍卖师的最后槌响,历时两天的红太阳2005年秋季拍卖会在北京完满结束,其中,已故艺术大师陈逸飞的遗作《飞天》以80万元起价,经过30多轮激烈竞价后,以825万元成交。此画不但打破了画家本人成交的最高纪录,而且还名列2005年秋拍油画成交前10名的榜首,引起书画界轰动。

 此消息以《收获畅月中的硕果》为题,连同布面油画《飞天》刊登在《收藏界》2006年第一期上,曾浩竟然不知。后来,还是成都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曾浩,他才找到该期《收藏界》一看,发现杂志上刊载的油画《飞天》与自己创作的《天籁》惊人地相似,《飞天》( 92cm×183cm),画中有八个身披彩色薄纱的美女,或反弹琵琶,或手捏芭蕉扇,或含羞掩面……与《天籁》(200cm×400cm)相比,除少了两个若有若无的人物外,两者构图造型、人物表情和动作完全一样,只是《飞天》的色彩在鲜艳度上与《天籁》略有不同。 再细一看,《飞天》右下角写着“2004中秋佳节,陈逸飞于沪西”的字样,与自己创作《天籁》的时间晚了整整两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难道正如朋友和有关媒体说的那样,真是陈逸飞剽窃了自己的作品?

 不过,曾浩转念一想,陈逸飞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大师,凭陈先生的人品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决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何况《飞天》的签名与陈逸飞画上签名的惯例不一致,一定是有人假冒陈先生的名谋取不正当利益。那么,始作俑者又会是谁呢?为了给前辈正名,也为了维护陈逸飞和曾浩本人的声誉,避免艺术品市场的混乱无序,更为了那魂牵梦绕的敦煌情结,曾浩决定拿起法律武器……

 2006年2月,《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一位记者为曾浩推荐了一位代理人,即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律师,曾浩委托李正国律师就《飞天》涉嫌侵权一案进行秘密调查取证。李正国律师已向北京红太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公安局发去了律师函,也与陈逸飞先生的家属取得了联系,陈逸飞的弟弟、著名画家陈逸鸣说:“我哥哥没有画过这个类型的作品,尤其不会画别人已经画过的内容。”

 不料,有关《飞天》涉嫌侵权的消息及李正国律师的秘密调查取证工作被新闻媒体获悉后,由于涉及到名人陈逸飞,一时间,全国各大报刊、电视、网站记者纷纷来到自贡,追踪报道曾浩及其诉讼侵权一案的进展情况,对《飞天》涉嫌侵权的图文报道漫天飞舞,一时间全国形成了一场“飞天”热……

 目前,曾浩尽力谢绝各种媒体记者的采访,也不把《飞天》涉嫌侵权的案子放在心上,而是常常把自己关在釜溪河边那座独门独院的“曾浩敦煌创作室”,继续沉醉在他的神秘敦煌世界里,潜心创作。《天女散花》、《伎乐天》……一个又一个的飞天神女从他的笔下跳跃出来,再一次舞动与叙说着飞天神话……

 在曾浩的油画世界里,他不仅与神秘敦煌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而且更以其出神入化的飞天神女牵动着一个又一个的有识之士。幸运之星不断地降临到曾浩的头上,让他欣喜,让他感动。

 时逢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由国家广电总局牵头,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电影百年——电影明星肖像油画展”活动正紧张地筹备中。电影明星肖像油画展将邀请全国油画界知名画家,以“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为题材,为百位电影明星绘制肖像画……

 2006年4月,曾浩收到了中国电影基金会的邀请函,诚邀曾浩在百位电影明星中选取一位明星为其作画,并届时参加在中国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会后其作品将进行全国巡展。

 曾浩收到邀请函,他感到一份沉重的责任。他深知,这100位优秀演员是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协同谢晋、张艺谋、陈凯歌等多名著名导演以及电影专家,依照“表演精湛、塑造了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受到观众喜爱并在中国电影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标准,通过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的著名演员。

 曾浩经过与中国电影基金会的商定,最后他选取了著名演员林青霞为题材,借他的敦煌世界之梦,借他的飞天神女之笔,为林青霞绘制肖像画,再现一代著名演员林青霞昔日的风采与美丽。

 曾浩说,等绘制好电影明星林青霞的肖像画及完成创作任务之后,他将重返神秘的敦煌考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再次去探索和发现神秘敦煌的历史遗迹,继续圆他的敦煌之梦,飞天之梦,再创油画艺术的辉煌。

(轉載自:今日晚报 2005.5.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