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性学家考证,中国的春宫画即起源于秦汉。汉代文人张衡作了《同声歌》: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诗中透露出的信息可证,当时新婚男女在初夜对着春宫画“实习”是很平常的。张诗在后世各种与性有关的书籍多有提及,被作为古人注重“性启蒙”、“性教育”的例证,如性学博士胡宏霞即持此观点。


 亦被称作“压箱底”的春宫画有时也以瓷器一类的实物展现。那么,中国古代人是怎么看春宫画的?认为它还有特殊功能呢。据《金瓶梅》学会会员黄强先生考证,古人认为春宫画有辟(避)邪的作用,因为有此观念,当时民间出现将春画悬挂于床头、灶尾的现象。而为什么把春宫画放在嫁箱的最底层,除了隐私的原因外,同样有辟邪的用意,说是一见此画,鬼神就会悄悄走开的。这大概也是中国古代人喜欢春画,并得以在民间久为流传的一个理由吧,冠冕堂皇。





  明、清两朝虽是封建思想最为禁锢的时代,但春宫画却最为流行。如在明朝,不少文人騒客都有绘春宫画的癖好,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唐伯虎、仇英都是当时的写春高手。仇英曾绘有一套春宫画《十荣》,已不存;唐伯虎的春宫画也很有名,传世的临摹本有《退食闲宴》、《竞春图卷》、《花阵六奇》等。时人亦以拥有春画看春宫画为荣,并无不洁感的,就如现在夫妻间流行看成人碟片,挺正常。



荷兰学者高罗佩在《秘戏图考》中考证,晚明社会春宫画册非常流行,品种风格各异,而以五色套印的木版春宫画册最为精美。这类画册装裱非常讲究,以二十四幅的册页居多,画面之外皆配以色情诗词。《秘戏图考》记载了高氏见过的八种画册,即《胜蓬莱》、《风流绝畅》、《花营锦阵》、《风月机关》、《鸳鸯秘谱》、《青楼剟景》、《繁华丽锦》、《江南消夏》,它们大多产生于从隆庆到崇祯的近八十年里,而成就最高的精品,制作于万历天启间的二三十年间,这是套色木版春宫画的全盛期,画面纯以线描,气韵生动,清新脱俗,分别用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套印起来却严丝合缝毫不走样,给人以明洁流畅之感。可以说,它不仅是春宫画册中的佼佼者,也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套色木版画的最高成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