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鳴,1951年生於上海,自幼習畫。1972年至1979年期間,先後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及上海戲劇學院油畫系。在1981年赴美學習前是上海輕工業專科學校美術專業的􆕎師。赴美後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研習。首次在紐約著名的瓦列‧芬得萊畫廊合作的三年中曾在美國芝加哥、佛羅里達及法國巴黎的芬得萊畫廊舉辦畫展。




尺寸約92.2*62.5公分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看著陳逸鳴的仕女畫,這樣的感覺油然而生。


坐下來細談,更發現他筆下的女子多有一絲輕愁,幾分無奈,像極了張愛玲小說中幽怨的主角。陳逸鳴也承認這點。


常言道,畫如其人,"是否你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感觸?"我追問著,陳逸鳴坦言自己的生活經歷並非一帆風順:身為67屆初中畢業生,1968年開始務農,1975年進入長江航運管理局,從基層干到工會,1979年參加戲劇學院油畫班培訓,1981年追隨兄長陳逸飛來到美國,和很多人一樣念書、打工兩不誤,1985年纔得以靜下心來創作,1987年辦了第一個畫展,一舉成名,1990年與美國著名的漢默畫廊簽約至今。淡淡的言語簡單地勾勒出復雜的心路歷程,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的是對繪畫的執著。


話題轉到繪畫時,難免會提到他著名的哥哥陳逸飛,"別人常拿我與哥哥相比,其實我們兄弟二人有相似處,但由於性格不同,畫風也迥異。"陳逸鳴自我剖析,"由於本人內向,所以筆法更細膩,注重人物內心的刻畫,給觀者以想像的空間。"


陳逸鳴"仕女"、"惠安女"、"景物"三大題材中主題多為女性,對此,他解釋:"男人能比女子更了解女人的柔美之處,我注重、也善於刻畫女子的內在美。女性的儀態是可培訓的,但氣質是與生俱來的,我很在意這第一眼的感覺。"


"那你妻子是怎樣的女性?"聽著他的"女性審美觀",我有種想了解他生活中另一半的衝動。談到妻子,陳逸鳴嘴邊露出一絲溫馨的笑容,卻並不多談:"她很內向,很賢惠,很支持我。"


大多數藝術家身處商業化社會,往往會面臨"藝術"與"生意"的抉擇,陳逸飛有自己的"大美術論",即繪畫是藝術,經商也是種藝術,兩種藝術並不矛盾,因此他義無返顧地投入商海,且如魚得水。那麼,陳逸鳴呢?"我會繼續專注於繪畫,現在沒有條件也不會從商"。但他毫不避諱自己有時也進行"迎合商業需求的創作",將來也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


這就是一個真實、坦承的陳逸鳴,一個談起話來讓人如沐春風的畫家。(摘自東方網專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