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站在歷史轉捩點上


 


  「兩門對開,兩馬先行」,這句口號在金、馬地方喊了十幾年後,昨天終於成真。身為金、馬子弟,對於從戒嚴、解嚴到安輔條例頒廢,時空轉換後的決策轉變,不能說沒有一份感慨、無奈與憧憬。金、馬正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後人會記下此一刻。


 


  金、馬子弟都是在國、共砲火下成長。兩岸分治的不幸,讓金馬人夾在當中,承受不堪負荷的沈重,年齡超過廿三歲以上的人,幾乎都歷經「單打雙不打」、「逢單躲防空洞」的歲月。軍管時期,軍方頒布單行法,人民吃陳年的戰備糧、車子大燈要塗黑一半,碰到紅線要停車、十點宵禁、夜間燈光不得外洩等等。


 


  靠著前線軍人的消費及保衛,金馬人才能苟延殘喘的生活,隨著解嚴、廢止戰地政務、民選縣長、開放觀光,金、馬兩地從保守的前線戰地,開始有了燈光,有了改變、但好景不常,開放觀光後,又從新奇、燦爛,回到平淡。


 


  父執輩告訴我們,小時候他們常看到大人早上坐船去廈門做生意,中午還回家吃午餐,國共關閉了兩岸大門,卻關不掉兩岸的血濃於水。沒有開放之前,一般人來不了金門,只能從廈門遠遠眺望金門,開放之後,也有跑在政策之前的業者偷偷招募「金廈三日遊」,一直到昨天金門縣長陳水在親率一百多人的參訪團跨海,這一步整整走了五十多年。


 


  金、馬在戒嚴體制及實施戰地政務的長期枷鎖下被嚴重扭曲,雖然也保存了單純的閩南古風及朱子遺訓,但相較於廈門的繁華,原本同屬福建同安縣的金、廈,金門在砲火洗禮下早已「瞠乎其後」,馬祖更是長期人口外流只有幾千人。金、馬現代化的程度近十年來雖有十足的進展,但軟、硬體設施普遍不足,就連一座現代化的碼頭也沒有,現成因陋就簡加強的料羅港和福澳港不能停靠大型商船,加上腹地不夠,金馬小三通的遠景實在堪慮。


 


  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金、馬民眾對兩岸的和平交流,將可扮演更進一步的催化劑,過去經由港、澳進入大陸的管道,政府實應考慮改由金、馬兩地來承擔。畢竟在國共五十多年交鋒下,金馬人的犧牲奉獻應該獲得一點回報或回饋。否則一旦「大三通」啟動,金、馬又會被遺忘在歷史的軌跡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