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肅民/專題報導】


 


  素有「火燒島」、「監獄島」之稱的綠島,在法務部長陳定南提出有意要「終結綠島所有監所」之後,引發綠島居民的反彈,陳定南於是指示重新評估監所存廢。事實上,小小的綠島如果不是因為有大哥去唱「綠島小夜曲」而大大出名,以及後來的綠島技訓所大力推廣沙畫,成了綠島的重要文化特產,否則單靠自然景觀,綠島的觀光資源實在太有限了。


 


  日據時代,日本將台灣本島的流氓逮捕後,就送到火燒島去,讓他們自生自滅,所以綠島鄉公館村有一處叫「流氓溝」。後來當地居民認為「流氓溝」不好聽,現在改名「流麻溝」,綠島技訓所正位在「流麻溝」上,原來是警備總部感訓第三總隊的營舍,八十二年九月由法務部接收後,改建成綠島技訓所。


 


  綠島技訓所當初設計成紅瓦白牆,十分醒目,原本是要做為煙毒犯勒戒處所,後來政策改變,成了實施強制工作的技訓場所。所以如果真的要廢除,法務部矯正司有意朝「觀光監獄」規劃,也就是把它變成可以提供住宿的飯店,配合綠島觀光事業。不過,在存廢尚無定論之前,綠島技訓所在前任所長鄭龍豪及現任所長李至台倡導下,把「綠島沙畫」的盛名發揚。


 


  李至台所長表示,沙畫是一種兼具繪畫與雕塑特質的藝術品,色調柔和,製作過程細膩,不但能涵養心性,又能訓練繪畫技巧,富寓教化功能,因此頗適合收容人習作。除了可以訓練收容人習得一技之長外,也能養成其勤勞習慣,將來出獄後及早適應社會的生活。


 


  李所長說,綠島島上因為沒有任何加工生產事業,一切物資均仰賴海、空運輸,所能運用的人力、資源十分有限,僅有「無煙囪工業」之稱的觀光事業由相關單位積極開發中。技訓所一方面要兼顧「技訓與作業」,又得充分利用有限資源,配合綠島的觀光事業發展,經過反覆考量,才選定「沙畫」作為技能訓練項目。


 


  從八十六年五月成立全國第一所「沙畫技訓班」開始,綠島沙畫已經闖出名號,四年多下來共開班八期,結業學員將近二百人。在石英沙畫大師林清雲教授下,有效提升沙畫的意境,學員創作的沙畫作品已非昔日吳下阿蒙,技訓所成立「砂之藝」沙畫展示中心,將學員的創作作品展出,獲得參觀者一致的肯定。 目前沙畫展示中心已成為綠島的重要觀光景點之一,凡到綠島觀光的民眾必到之處。


 


  李至台所長說,收容人在老師的傳授下,作品頗具職業水準,像綠島風光、山水花木、人物寫實等,看過的人都說好,不相信是收容人的作品。一九九九年在保加利亞舉辦的「世界收容人及更生人藝術比賽」,更獲得繪畫組第一名,被永久保存於該國的展覽館內,揚名海外。


 


  今年一月間在郵政博物館展出的「新春吉祥郵票沙畫展」,看過的民眾相信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綠島不只是陳定南口中的「惡魔島」,也是「沙畫之島」,收容人不再是流氓或黑道大哥,從他們手中繪成栩栩如生、維妙維肖的沙畫都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