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肅民/專題報導】


 


  金門高粱酒聲名遠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當年喝過後譽為「中國的伏特加」,但金門高粱酒是怎麼來的?其中一段鮮為人知的金酒歷史,是由現年九十歲的葉華成老先生所締造,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今天的金門高粱酒,因此尊稱他是金酒鼻祖一點也不過譽。


 


  民國二年出生在印尼蘇門答拉的葉華成,小時候陪父親在新加坡作生意,後來父親遷回金門,他與友人跑到上海合資開工廠,不幸碰到日軍攻打上海,工廠毀於戰火,他只好返回新加坡從事鐘錶貿易,隨又碰上日軍攻打南洋,新加坡也淪陷,又聽聞父親病危,為了盡人子送終孝道,他匆忙趕回金門。


 


  由僑居地返鄉後的葉華成,因謀生不易,生活正當潦倒之際,看見當時島內有很多人在釀米酒及地瓜酒,雖然他不懂酒,但憑著在商場多年闖蕩的經驗,他認為應該有其市場,所以聘請了一名軍中退伍的老兵教他釀酒技術,並自大陸採買酒麴,不料酒麴運送時被海水打濕,根本無法釀酒,從大陸進口的三千多公斤白米也平白損失。


 


  從新加坡帶回來的錢虧損殆盡,葉華成對第一次釀酒失敗,並不氣餒,經多方向軍中友人請教,獲悉用小麥磨碎可以自行製麴,他半夜還爬起來觀察酵母發酵,最後終於悟出製酒的原理,由於已沒錢買白米製作米酒,只好改以金門本地出產的高粱替代白米來釀酒,經過無數次的摸索改進後,成功地釀出香醇可口的高粱酒。


 


  民國卅九年,葉華成開始自行設計機器量產高粱酒,並將舊金城的大厝起名「金門酒廠」開張賣酒。當時國軍第十九軍駐營在舊金城,軍營的福利社設在葉家大厝旁邊,葉家就將釀成的高粱酒在福利社寄賣,十九軍軍長有一次將葉家高粱酒餽贈給時任金門防衛司令官的胡璉將軍品嚐,胡璉除讚歎「好酒」外,也突發奇想,由於當時金門經濟蕭條,因此有意在金門籌設酒廠及煙廠,但進口煙葉設煙廠並沒有成功,而酒廠則動腦筋到葉華成頭上。


 


  葉華成說,胡司令官當即下令私人不准釀酒,並派了三、四位副官每天到他家裡來要求他父親幫忙公家蓋酒廠,他父親不得已騎馬躲到城裡去,最後胡璉將軍直接下了一道軍令,派他父親為「金門九龍江酒廠技術課長」,為了怕不從被抓去填海,父親只好屈服,並結束了私人的釀酒事業。


 


  葉華成指出,從兩件事就可以看出他父親當時在胡璉心目中的重要性,其一,為了配合他父親上班方便,所以酒廠就蓋在他家旁邊城牆外;其二,根據酒廠內部文件,當時胡將軍的軍需處長周新春被指派為第一任廠長,月薪為九百元,但他父親擔任技術課長,月薪則為三千元,是廠長薪水的二倍餘。


 


  葉華成當時雖然覺得很無奈,但也認為酒廠可以造福鄉里,所以全心全意供獻所有的秘方,並向上級建議「一斤高粱換一斤白米」,獲得採納,此一高粱換白米政策嘉惠金門百姓無數,也成為政府一大德政。


 


  當時「九龍江酒廠」草創,從無到有都是由葉華成一手運籌帷幄,就機器打造、蒸鍋修補,都有賴他費神一一克服,不過,因為酒廠中的工人大都是退伍軍人轉任,管教不易,加上廠長周新春基於品質管制,下令所有運出廠的酒都要葉華成蓋章才准放行,葉華成自覺責任太重,擔心日後要揹黑鍋,所以三年後就以酒廠已略具規模請辭。


 


  辭退酒廠課長職務後,葉華成先曾養過豬一直到退休,期間他也開過英文補習班,還曾應王永慶先生之邀替他兩個女兒補英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m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